|
樓主 |
發表於 18-10-2009 20:49:07
|
顯示全部樓層
五、雲眼。
! Z( O9 F U% b( n V(一)、感染的跡象。
7 T# w, u# {% y E: c* E魚的一隻或兩隻眼睛變成有雲霧覆蓋狀並且呈現發白色的外觀。魚可能顯示出緊張的跡象,並且魚體的顏色不正常,或者它們的行為舉止和正常的魚一樣。3 _' ?1 C: m: a# b' \
(二)、感染詳述。, V' K' L8 }: k0 E1 U+ A \+ U
引起雲眼有多種原因。如卵甲藻病和隱核早蟲病,以及魚結核病的跡象。但是,非特種細菌傳染常常是引發雲眼的原因。; t+ H" H, m1 w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0 r! p" g0 d9 ^確定出現問題可能是原因並盡快治療,以防危害到神經系統。如果是寄生蟲傳染(例如卵甲藻病),使用相應的治療方法。如果發病的根源是細菌,那麼使用含有抗細菌復合物的處理劑如苯氧基乙醇或呋喃那斯進行治療。保持良好的環境,尤其是採用乾淨的水,能使雲眼的發病率降到最低,因為髒水能成為引發因素,因此要往水裡加少量的食鹽有助預防。
" f5 k7 j) h% c, U6 y8 @2 ^! {5 e
( k, @% J- y, V4 H( u S六、柱狀病—棉絨病。(柱狀屈撓桿菌,以前認為是柱狀軟骨球菌)被錯誤地稱做口真菌病* M' B8 h5 G: [, B! z0 ~0 B8 |1 e
(一)、感染的跡象。
1 k, X; z$ ~, N" R. ~/ a4 q& ?皮膚上形成發灰的白色的膜,尤其是在頭部區域。但是也在鰭、鰓上和身體上形成。常常伴有白色的細絲出現。隨著病情的發展,身體可能形成潰瘍,鰭破損,嘴唇和頭的前部可能被侵噬掉。; a0 A o9 N" @, `6 t2 q+ r
(二)、感染詳述。
- Y+ c- c$ u* X5 w這是由一種細菌—柱狀屈撓桿菌引起的嚴重的接觸傳染病。傳染通過水傳播,並能通過網和其他水族箱設備傳輸。細菌進入魚體後,尤其是通過傷口和小的破損處進入魚體後,快速繁殖產生特有的症狀。
9 g4 e! d& N9 v4 b _0 m" a3 v; v(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 l1 U, v. r6 h$ _6 R
柱狀病致病力非常強,必須盡快治療嘴周圍受侵害的魚在24小時之內可能死亡。抗菌素復合劑有效,使用由苯氧基乙醇、呋喃那斯、氯化苯甲烴胺(新潔爾滅)等配製的專用處理劑。避免此病 的最好辦法是讓魚生活在乾淨健康的環境中,可以在水裡加少量的食鹽。% F& C3 F( P5 O$ `" ^5 D Z
# i0 O Y& n; n q8 v
七、引起鰓感染的橈足類(鳋和魚虱)
; V' t1 v5 ~$ W& v(一)、感染的跡象。 S8 y1 A, G# i/ i# p+ F' b L
感染的跡像在早期很難被發現。寄生蟲真正附著在魚體上時,受侵害的魚變得消瘦並且呼吸困難。抬起死去的或麻醉的魚的鰓蓋能顯露出在鰓褶裡安家的寄生蟲。
5 E4 {8 d3 `# Z6 A9 X; p(二)、感染詳述。. Z g7 R& g% F- \( S: _
寄生的橈足類採用很多種不同的寄生方式,其中錨頭蟲的寄生方式尤其不同。寄生於鰓部的橈足類的身體類似劍水蚤,劍水蚤被用作魚餌料。但它的觸角與劍水蚤的殂狀不同,並且能捲纏而抓住,每一觸角的末端有一個用於刺穿受害者的鰓部絲狀體的大鉤子。只有雌性的橈足類是寄生的,纖細的身體的後端帶著突出的卵囊。寄生的橈足類的生活週期遵循一般的獨立生存的方式,即卵孵化以後進入幾個叫做無節幼蟲的幼蟲期,然後進入幾個所謂的橈足期才發育成成蟲。所有的幼蟲期都是獨立生存的。西氏鳋是非常典型的橈足類,成年雌性被雄性受精(雄性僅生活14天以後死亡),然後作為寄生蟲在寄主身上安 家。卵囊在春季發育,第一代無節幼蟲初夏時產出,隨後在初秋時有更大量的後代產出。這此橈足類可能隨活的或未經照射的以極低的溫度冷藏的餌料一起,或或隨新引入的魚一起被帶入水族箱。
5 l: X( w L, k(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 z: U+ v2 q) i% |從鰓膜上驅逐橈足類非常困難。新型抗甲殼綱寄生蟲處理劑或敵百蟲應該有效。間隔適當的時間使用幾種處理劑以確保橈足類完全被消滅。受損傷的魚鰓可能長出真菌形成第二次感染,可使用治真菌方法治療。
( b, a# R# A1 w% H! c; u- ]
6 r4 b. ~" `1 i$ S: L八、珊瑚礁魚類疾病。6 E6 t0 J n, p% E: _) r3 ~8 v$ Y
(一)、感染跡象。
R8 e: {7 N0 X5 H" D2 k(此病主要見於海水魚)魚可能在硬物體上摩擦,仔細檢查,可能發現魚皮膚上的霧狀物。鰓可能發炎,受侵害的魚顯示出典型的急速的鰓部運動。
3 \/ J5 E6 p- i, j(二)、感染詳述。
+ }& q/ K# e% }( I# q7 ^病原是腰鞭毛蟲的單細胞生物體。對它做仔細檢查需要用300倍顯微鏡。它在早期傾向於侵入鰓的上皮而不是魚的身體。寄生蟲成熟時落到底部並形成胞囊。胞囊破裂放出自由游動的腰孢子,腰孢子在貼到合適的寄主魚身上之前能生活72小時。溫度在20-25度時,這種疾病在熱帶海水魚中最容易流行。1 J0 I3 _% l( O: t. N S k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1 r) C' K( v6 T6 C) N* w( g+ S含有各種銅化合物的專用的治療藥物非常有效,特別是在沒有吸收銅的珊瑚床過濾媒介的情況下。遺憾的是,銅對無脊椎動物有特殊的毒性。使用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作為替代物,但是要認真核對說明書,因為大多數處理劑對無脊椎動物有害,如海葵,珊瑚和甲殼動物。
; q A) v& }5 Y3 X: d5 X% |3 p8 n# i( x5 j4 v
九、口絲蟲。(魚波豆蟲)3 d8 Y; m/ [' c% ]% ^
(一)、受侵害的魚類常常游動很笨拙,鰭折起來。它們試圖在硬物體上擦拭自己。更仔細地檢查,有可能看到身體上覆蓋著一層米色的膜,大多數受侵害的區域變紅。
0 r# z4 t. g" \; X(二)、魚波豆蟲是一種顯微鏡下可見的原生動物鞭毛蟲,通常有兩根鞭毛。要清楚地看到它需要用300們顯微鏡。這種生物體把自己貼在魚身上,破壞魚的皮膚細膜,似乎僅在魚某些方面弱的時候,尤其是在魚很擁擠的時候侵襲魚類。在池塘裡,開開春時特別有可能侵襲魚類,這時候由於水中的廢物過量,或者因為餌料不充足,或者因為剛剛從冬眠中出來,魚可能很虛弱。貼在寄主身上時,這種寄生蟲通過簡單的細胞分裂進行無性繁殖,分裂之前長出另外兩根鞭毛。離開魚體的寄生蟲通常一個小時之內死亡,因此傳染僅在有充足寄主的擁擠的環境裡流行。但是有些胞囊生成後可能潛伏一段時間才釋放出新一批的寄生蟲。感染發生時,如不做治療幾天之內魚就可能死亡。0 V0 B' W! c, \& L( P4 e: g; u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t6 E3 W. X" f' s4 f( U2 M加熱是最簡單的治療方法。魚波豆蟲在25度時感到不舒服,在30度時死亡。如果有可能在不傷害到魚的情況下,可以把水溫升到30度,保持幾個小時,以除掉寄生蟲。但是,如果魚嬌嫩的鰓膜受嚴重的感染,這樣做可能有危險。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把魚放入3%的鹽水中浸泡,直到魚蜷縮起來(然後迅速地把魚放回到它們自已的水族箱裡);用1%的鹽水洗浴20分鐘;或者使用一種新型抗寄生蟲制劑。治療之後,把魚轉移到一隻乾淨的、消過毒的、裝有新鮮的成熟水的容器裡,確保魚不過度擁擠。" b& p/ T9 `: N% Q e1 a0 k
4 |4 o9 u2 W3 W! Y十、隱核蟲—海水白點病。(刺激隱核蟲)
! @8 {' Z% U7 v/ o7 \& a(一)、感染的跡象。
9 O0 D' o# z9 e7 G+ n此病見於海水魚。剛剛感染之後,魚用力地在石頭上擦拭睚己的身體,鰭向身體合攏。隨著病情的發展,皮膚上出現直徑大約2毫米的發灰的白色小結節,但是有時候這些小結節被發炎的斑塊所遮蓋。如果鰓部感染,呼吸變得急促。
% B- F2 e( _! y6 y, ?6 i( k(二)、感染詳述。" `0 P, q6 Y5 T0 l
隱核蟲與引起白點病 或白斑點的小瓜蟲有密切的關係。它是纖毛原生動物(即帶有很多推動自身前進的小茸毛的單細胞生物體),它刺穿魚皮膚的外層和嘴部區域,引起極度的刺激,結果導致魚體出現發炎的紅斑塊,可能出現細菌、真菌和其他寄生蟲造成的第二次感染。成熟時,隱核蟲離開魚體,並分裂形成更多的生物體,這些生物體再寄生於己經受侵害的魚類,並且侵襲水族箱裡健康的魚類。
8 L: A9 G& @9 I" D$ l(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5 q0 @( i7 k/ w; X# F' L這種寄生蟲對處理劑有相當的抵抗性。含銅的治療藥物有效,但是使用時要當心,尤其是如果水族箱裡有無脊椎動物。作為替代物新型抗寄生蟲藥物應該有效,但是要仔細查閱說明書,因為大多數處理劑對無脊椎動物有傷害。有些人類的抗瘧疾藥物已經被成功地應用於治療此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