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494|回復: 9

【三國志之輔佐劉備】第二百五十一章至二百六十章

[複製鏈接]
發表於 9-10-2010 10:00: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第二五一章 眾女歸心 
作者:路中人

由於車里吉等遠道而來,衛品、秦理、甄彬、張魯等又都殷盼得很,劉備也不拖延,定於三月十日迎娶吳懿的妹妹吳馨為側室;同時麾下第一軍師陸羽,也要迎娶七名美女。


消息傳出,立即轟動了天下。


『四美七仙』中,貂蟬是第一個正式下嫁陸羽的,那是在八年前,建安五年,公元二○○年三月的事;八年後,一下又有超過半數《群芳譜》中的美女,被陸羽收入私房,讓稍微好色之徒,無不徒呼負負,羨豔不已。


衛家、甄家、糜家、秦家,雖同為天下五大富商,卻在陸羽的請求下,盡力的簡單樸實。不過婚禮舉行的地點長樂宮,雖然佔地廣大,卻由於交遊廣闊,加上和劉備同時舉行大婚,依舊出現了人滿為患的情況,使四大家不得不在四週搭起富麗的棚架,招待前來恭賀的四方親友。


陸羽身著新郎紅袍,在宴客廳與眾謀士武將笑談,自然三句話不離本行,還是說著天下大勢。說著諸葛道:『時辰差不多了。子誠,你還不趕快巴結一下士元和三將軍?』


陸羽一愣道:『什麼?』


諸葛亮微笑道:『如果你不想讓嫂子們怨你洞房之夜爛醉如泥,自然要請他們兩位相助……』


陸羽才恍然大悟,正要開口,龐統已豎起三根手指,翻了一次,張飛也是點頭道:『同感!』


陸羽不由倒吸一口氣,以哀求的語氣道:『能不能折半?六折?七折?……』


龐統不耐煩道:『你不給,我去找幾個弟妹要。就不信她們會跟我打折扣……』


陸羽嚇了一跳,忙道:『好好好!六十便六十,千萬別那麼作……對了,分期付款總可以吧?……』



身為劉備跟前的大紅人,除了龐統、諸葛亮,根本也沒人敢把陸羽灌醉了,讓他跟夫人們圓不了房,不然以後大概也不用混了。


只是那一夜,七個新娘入了洞房許久,卻遲遲不見愛郎前來。


首先發覺有異的,自然是沒有行婚禮的秀兒。她找了許久就是找不到夫君,連忙把七個姊妹都找在一起,要探個究竟。


本來該先進那個房間,實在是一個令人頭痛的問題。不過七女事先經過多方協議,再與甘夫人商量,終於同意,就讓陸羽自己選;如果陸羽問起,就禮讓馬文鴛:一則蔡琰有孕;二則與羌族結盟,事關重大;三則她與瑛兒、香兒交好,獲得較多支持。


一直等不到陸羽出現,讓馬文鴛相當傷心,此時方知陸羽也沒進其他六女的房間,心裡不由怪責自己太小氣了……其他六女,蔡琰、秦思雨倒還很有器量,糜貞和瑛兒是反正早跟陸羽一起了,倒也不爭,張月兒年紀最小,很安份;只有甄宓心眼小了些,本來認為其他六女要排擠她,正在內心發誓賭咒,必報此仇……這時才知自己弄錯,不由也感歉咎……


不過究竟陸羽跑哪兒去了?


八女想了一會兒,一向沉靜的秦思雨忽道:『會不會今天是什麼日子,還是有什麼事,讓羽郎不能不去作的?』


心細如髮的蔡琰道:『對了,函兒呢?他在哪兒?或許他知道羽郎哪兒去了?……』


甄宓睹氣道:『這個冤家,明知這是我們女人最重要的事,他還能有什麼更重要的事要辦?讓我知道了……』


秀兒連忙安慰道:『甄妹妹你別多心,羽郎不是那樣的人,一定是有什麼原因……』


說著忽然想起什麼,對眾女道:『對了,我記得好像這幾年,每逢這一天,夫君都不在……嗯,貞姊姊,你有沒有注意到?』


糜貞正要回答,蔡琰已道:『不只羽郎不在,函兒好像也不在……似乎是羽郎把他找去作什麼事?』


眾女商議一番,立即換上輕便行頭,也不敢引起別人注意,就各自結伴四處仔細的去找。



找了半個時辰,秦思雨找來七女,微笑道:『找到了。我見他的命星在東南方,一直找去,聽到山石中隱約傳來簫聲,一定是他們父子倆……』


糜貞心急,不由怨道:『之前怎麼不說?』


秦思雨只微微一笑道:『對不起,因為剛才天雲未散,我看不見;現在雲都消散,我才尋得著。』


眾女大喜,也驚訝於秦思雨的本事。糜貞甚感不好意思,秦思雨卻仍是仙化絕塵般,沒有被得罪的感覺,讓眾女打心底對她都有好感。


不過此時也無暇多說,一起急往東南方向走去。不久看到假山疊比有次,果然其中有簫聲傳來,仔細一聲,竟是《鳳求凰》……。


眾女對望,輕手輕腳的循聲而前。


果然看到隔著假山,一座小潭邊,陸羽正對坐著函兒,指點他吹簫。


眾女正要出聲,秦思雨道:『噤聲!先聽他們父子說些什麼……。』


此時函兒吹畢,陸羽點頭表示讚賞。函兒開心的道:『謝謝爹,練了那麼久,我總算學會了……娘親知道了,一定很高興……』


聽到此話,秀兒混身劇震,七女則疑惑的望著她。秀兒低聲道:『函兒不是在說我……他都是稱我「娘」……只有他的親娘,他才這麼稱呼……』喬瑛跟著點頭低聲道:『是姊姊!』


只聽函兒又道:『爹,今天是你和幾位姨娘大喜之日,函兒還以為你不會帶函兒出來了。為什麼你還是帶函兒出來呢?』


是啊,這正問出眾女心中的疑惑。


陸羽沉默了一會兒,微笑道:『你知道今兒個是什麼日子?』


函兒搔搔頭道:『當初爹只告訴函兒,今兒個是函兒出生滿月的日子……奇怪,別人都是祝賀生日,爹你為什麼要祝賀函兒的滿月?』


陸羽愛憐的看著函兒,撫摸他的頭道:『不知不覺已經十年了……函兒,你會不會奇怪,為什麼三年前,爹要告訴你關於你娘親的事?』


函兒搖頭道:『函兒不知。但是函兒想,娘對函兒這麼好,這麼愛護,即使她不是函兒的親娘,函兒還是要孝敬她……只是函兒不懂,爹又說娘親很愛函兒,又愛聽爹吹簫,又不讓函兒告訴娘……其實函兒一直想問:爹跟娘親是怎麼了?為什麼你們會不在一起?爹你不是很有本事嗎?……』


陸羽沒有生氣,看著函兒,忽然眼淚流了下來。函兒見了,十分緊張道:『爹,你別哭,是函兒不好,函兒不該問的……』


陸羽拭了眼淚道:『好孩子,不礙事,爹只是想起了你的娘親……十年了,本來我想到你長大了再告訴你,不過看你這麼懂事,我也可以放心告訴你……十年前的今天,不但是你滿月的日子……』


深深歎了口氣,抬頭仰望明月,過了好一會兒,才輕聲道:『十年前的今天,也是你娘離開的日子!』


聽到這話,函兒的反應還不大,躲在假山後的眾女卻個個大吃一驚!此時喬瑛輕聲道:『原來是為了姊姊……』


聽到喬瑛的話,眾女心神俱顫,多少都受到感動--想不到自己的夫君這麼專情,新婚之夜不在的原因,竟然是因為函兒的娘親,他真正的結髮妻子,喬煙!


雖是新婚大喜之日,而且一口氣娶了七個天仙般的美女,陸羽卻依然無法忘情西兒,忘情喬煙。在這個喬煙不告而別之日,陸羽的心仍像當時一樣的沉痛。


本來以為像葉落塵埃,逐漸消褪的記憶,驀地又浮現腦海,映入眼簾……


由於從小成績優異,陸羽在小學就跳了一級;在十五歲更跳級考上高考,進了清華中文系就讀。幾名國中同學聽到消息,立即發起同學會,要為他道賀。離群索居已久的他,也有點厭倦『閉門苦讀』的單調生活,便欣然赴約。只是一踏進朋友家,便看到了西兒最要好的死黨,胸前戴了一朵黑色鬱金香,正在門口等著,強忍著眼眶中的淚珠,告知西兒因先天性心臟病,在前幾天去世的消息……


就在那一天,西兒的死黨把她生前最喜歡,也最想向他表達的一首歌,唱給他聽……想著陸羽不覺低聲唱了起來:


如果沒有遇見你,我將會是在哪裡?日子過得怎麼樣?人生是否要珍惜?

也許認識某一人,過著平凡的日子,不知道會不會,也有愛情甜如蜜?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願感染你的氣息。

人生幾何,能夠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別讓我離開你,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絲絲情意。


如果有那麼一天,你說即將要離去,我會迷失我自己,走入無邊人海裡。

不要什麼諾言,只要天天在一起,我不能只依靠,片片回憶活下去。

任時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心甘情願感染你的氣息。

人生幾何,能夠得到知己,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惜。

所以我求求你,別讓我離開你,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絲絲情意……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3:3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五二章 三宗異誌 
作者:路中人

『啪∼啪∼啪∼啪∼∼∼!』


陸羽父子一愣,只見八女從假山後出現,眼神都現著異采。陸羽看了,心裏覺得十分歉咎,畢竟這是七女的新婚大日,只能硬著頭皮,拉著小陸函的手,迎上前道:『你們怎麼來了……』


糜貞故意『哼』了一聲道:『還敢說?我們不來找你,難不成等你來找?那要等到什麼時候?』


陸羽不知該怎麼回答,只能一直傻笑。倒是秀兒很體貼的過來,拉著小陸函的手道:『函兒乖,跟娘先回去……今晚是你爹跟姨娘們的好日子,我們不要在這裏礙事……』


蔡琰也走過來道:『還有琰姨也陪你……對了,白天教你的天論背熟了嗎?走,背給琰姨聽,背得好明天帶你去撿玉……』


小陸函畢竟孩子天性,歡呼著先跑遠了,聲音傳過來道:『娘!琰姨娘!你們來追我!追上了就背給你們聽……』


陸羽對姊姊的感情,早讓喬瑛感動到不行,何況是親姊妹,覺得沒什麼好搶的,於是反而率先跑過去追道:『函兒!等等瑛姨娘!我可是你娘親的親妹子、你的親姨娘阿……』


剩下五女你望我我望你,秦思雨先在糜貞耳邊說了句話,只見糜貞眼神一亮道:『真的?那我們走。』說著便和秦思雨去了。


馬文鴛也拉著張月兒道:『妹妹,我們也別爭了……你不是唱過夫君的歌,什麼「長相聚、長相憶」的?可不可以唱給我聽……』說著便和張月兒結伴走了。


剩下甄宓對著陸羽,就這麼俏生生的直看著他,眼睛眨都不眨一下,讓陸羽覺得不自在,只得期期艾艾的道:『宓兒……我可以這樣叫你嗎?』


甄宓走到陸羽跟前,露出絕美的笑容,答非所問的道:『夫君,你覺得我美嗎?』陸羽當然點了點頭。


甄宓上前把陸羽的手環在自己腰間,雙手摟著他的脖子,輕笑道:『那你還等什麼?難道這事還要我們女人主動嗎……』


陸羽聞著甄宓身上的體香,聽著她吹氣如蘭傳送而來的銀鈴笑聲,不由攬緊了佳人,熱血一衝,便把甄宓抱起。甄宓在他耳邊低聲道:『夫君……不只待會要好好對人家,心中也要一直有個我,知道嗎……』


陸羽抱緊了甄宓,呵呵調笑道:『那得看你今晚的表現如何了……』



七女當中,以甄宓最好強爭勝。能得夫君首夜相伴,自然喜不自勝。當然那晚陸羽所表現出來對喬煙的思念,也讓甄宓在內的眾女曉得,陸羽的內心深處其實是個十分專情、甚至癡情的人,也都對陸羽更傾心愛慕,彼此間也有了默契:重要的不是陸羽對誰好或跟誰在一起,而是在他內心所佔的地位和份量。這一來,讓眾女相處間更為融洽,偶爾相爭,也是今天賭氣,明天又結伴出遊,讓許多關心的人不由都鬆了口氣。


當然陸羽到底怎麼陪伴七女的順序,也成了許多人下注的方式。頭一晚果然是甄宓,讓許多莊家賠慘了;不過第二晚是馬文鴛,卻又讓他們狠狠賺了回來。而從第三天開始,就沒有人知道了--陸羽下達了封口令,因為他不願變成別人不勞而獲的憑藉。凡想打探的下人,不管是誰,都被訓斥一番;如果再犯,就被逐出,永不錄用。雖然這斷了許多人的財路,卻讓眾女對陸羽更為放心,因為她們也不願自己的閨房之私,被夫君這麼隨便的說出去對人炫耀。


跟馬文鴛洞房那一夜,馬文鴛看著即將成為自己丈夫的陸羽,有點羞怯的低聲道:『夫君……我真的很高興能跟你在一起……你會不會怪我……』還沒說完,陸羽已經堵住她的嘴,用行動表示了一切。溫柔的抱撫,讓馬文鴛逐漸放下矜持,盡力配合。


陸羽邊吻邊在她耳邊道:『文鴛,如果沒有遇見你的那些姊妹,我一定也會讓你陪伴我這一生的……』當然,陸羽會這麼說,也是受了喬瑛的提醒。對於敏感的馬文鴛,這實在是最感窩心的甜言蜜語了。本來以為一廂情願,終能得償,而且蒙夫君這麼寵愛呵護,馬文鴛只能用自己的心靈和嬌軀,讓夫君感到喜悅……



第三晚陸羽選擇了秦思雨,當然這也有糜貞的因素。


頭一晚秦思雨在糜貞耳邊說的,乃是《玄素經》有助於調和陰陽,讓女子容易受孕。對於早就跟陸羽同住屋簷下,卻久無消息的糜貞來說,自然很具吸引力。加上秦思雨說到陸羽的『命星』,又立即猜出陸羽不在的原因,都讓眾女十分信服。秦思雨也不太藏私,想學的無不傳授。讓後來的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這門儒學十分艱澀,非常考驗個人資質,按理不是那麼容易學;但即使像張月兒,雖然學得相當吃力,總比平常人要學得更深刻。有一天眾女談起,感到異常時,秦思雨卻笑道:『我們前世本來就是姊妹,這卷書是我們都學過的,自然學得會……』眾女只當她在說笑,沒有放在心上……


秦思雨對糜貞說的話倒是不假。不過一個月的時間,除了秀兒本來就無法懷孕,蔡琰已先有孕外,六女竟先後都有身孕,讓四大豪門及羌族上下無不歡躍欣喜。


當然這也跟著一樁好消息:吳馨懷了劉備的孩子。


只是在大家慶賀的時候,甄宓心中卻有點愀然不樂--雖然陸羽頭晚陪她,哪知她是六女中最後懷孕的。幸好在秦思雨暗示陸羽去關心,以及蔡琰的好言安慰下,才讓甄宓釋懷……



陸羽跟秦思雨那一夜的互動,複雜的程度遠超陸羽原初的想像,讓他許多不解的事都得到了解答。


自從第一次見面,陸羽心中就烙下仙子的儷影,不過欣賞多於愛戀。何況自己早有嬌妻,怎麼也不敢打這種主意。直到秦思雨半主動的下嫁,陸羽心情的複雜實無以言喻。到了跟秦思雨面對面了,他還是感覺自己好像在夢中。秦思雨仍是一貫的仙化絕塵模樣,眼波流轉,就讓陸羽徹底繳了械。妙的是秦思雨竟然很主動,讓陸羽感到不可思議。秦思雨卻微笑道:『男女之事,本就合於天道,應乎人性。對於思想污穢的人,才會以為這是齷齪的事。想想看,肚子餓了想吃東西,是很自然;只有為了滿足過分的要求,採用不正當的方法,才是錯的。』


聽著美女天籟般的音符,看著如玉雕般的美麗天成之作,陸羽感動得幾乎就要跪下膜拜……幸好秦思雨挽著他道:『夫君,思雨是個活生生的人哪!需要的是你的情愛和關懷,不是你的仰慕或崇拜。來吧,好好疼惜思雨……嗯……要溫柔點……』陸羽早就忍不住,在秦思雨的引領下,一同達致情慾的高潮。


雖然疲倦,陸羽卻無睡意。雙手在秦思雨身上探索,口中卻問道:『娘子,說起來你比我早入門,又告訴過我什麼「五聖」、「天狼」之事。現在我們是夫妻了,你應該不能再說「洩露天機」這類的話來搪塞我了吧?』


秦思雨初承雨露,身子乏力,只能雙手搭在陸羽的手腕上,防止他有過分的舉動,吹氣如蘭道:『早知你會問哩。不過以你的能力,應該也猜得出來吧?』


陸羽閉上眼,享受手中觸感的美妙,笑道:『美愛妻,跟你說話不用繞圈子,大概是我來這一世最快樂的事……』


秦思雨把身子挪得靠緊陸羽,讓他把自己攬在身上,才慢慢道出原委。只是陸羽壓根沒想到,這件事竟然與三宗的來歷,以及左慈這一代沒有師姊妹的事,有著密切的關連……



話說樵夫藉以創建『天華慈宗』的奇書,與仙界有關;道祖陳鴻所著的奇書,卻與天界有關。原來黃帝雖擊敗蚩尤,但洪水為禍,天界受損,許多妖靈邪鬼趁隙逸出,為害人間。天界便派老君化身道者,尋慧者傳所學,便是陳鴻。之後陳鴻收了三名弟子:上清、玉清、太清。三人以太清最聰明,不過為人極為自傲,以致在座下弟子慫恿下,漸走極端。


除了上清的《太平要術》和玉清的《太平清道領》,太清其實傳有《天道論》一書,是很重要的經典……不錯,一般人沒聽過,只聽過它的另一個名字:《天魔策十二卷》-不是一般人以為的十卷,而是十二卷,只是其中與『轉世重生』的修練法有關的重要二卷,太清傳給他的得意門生,也是相當具有野心的殷風和殷瀾兄弟;二人實是天狼轉附,下凡為禍;而在太清死後,不知所蹤。


太清由於驕傲,野心漸長,終於修入魔道,不但未能替百姓降妖伏魔,反而驅魔為患,想要推翻夏朝。他自薦於有扈氏,與大禹之子啟爭鬥,使千萬百姓流離失所。上清和玉清無奈之下,聯手輔佐啟,終於擊敗有扈氏。不過太清仍然逃逸,卻在蜀山遇見天華慈宗第二代宗主楊嵩夫婦而伏誅,死前立下毒誓,設下禁咒,必轉世報仇。


楊嵩夫婦將太清死訊及毒誓轉告追來的上清和玉清。四人在蜀山論道多日,終於找出解決之道,就是設置四方之將,用二宗派裏有關轉世的祕法,讓太清轉世附人同時,能有四方之聖出現,解此困阨。只是二宗四師的功力,任一人都遜於太清,而更忽略了太清的兩名弟子,殷風和殷瀾。原來他們兩人本是天狼脫困,下到人世轉附人身,欲乘亂取天下。他們向太清學得祕法,得到二卷重要書卷後,在魔門二派六家之外,隱匿多年,傳承了轉世祕法,決定追隨他們的師尊,轉世取得天下。


五百年後,四聖與三魔第一次轉世纏鬥,由於商湯先一步取得大禹得自英麒所傳《遁甲天書》祕卷刻於九鼎上的《九錫銘文》,才能擊敗夏桀;第二次也是因為周武王得到父親得自天界所傳寫成的《文王答策》而勝殷紂;但第三次、第四次形勢比人強,在無奧援之下,百姓流離,戰亂連年,勢難以止。要不是天界垂憐,讓智星、神將轉世,並授以《鬼谷兵法》,不如何時才能結束戰亂,開啟太平盛世。


不過如今又到四聖出、三魔亂之時;雖然幾部奇書都在三宗手裏,但幾位宗師自忖守成有餘,降魔不足;兼且修道習儒之人謙沖為懷,殺戮非本意,故難阻三魔再一次的亂世之禍。


正巧天華慈宗上代又出叛徒,宗主的師兄趙開殺了宗主;宗主之妻攜子逃亡,路遇南華真人的師姑慈雲道姑,把襁褓中兒子及本門二部寶典託付後即死。道姑於孩子十八歲時告知身世,且將《遁甲天書》及《玄素經》轉交。


他於途中結識太原梅家莊主之女梅琦,一同前往蜀山探尋,不料途中不知怎地,竟被二師伯趙開追殺,梅琦為了保護他而死,趙開也命喪當場……這名上代宗主的兒子,歷經刻骨銘心之情劫的,正是左慈!(陸羽聽得驚心動魄,忍不住落下同情之淚道:『難怪他會那麼說……』)


經過此事,左慈心中立下志願,終身不娶,以報梅崎代死之情。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4:1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五三章 天命未改

『天華慈宗』的上代叛徒趙開,實在另有身分,竟能通過身家調查,從容混入『天華慈宗』,圖謀把持,再進一步奪取天下。

在誅殺趙開後,左慈意外從《遁甲天書》的書皮中找到一張古舊地圖,按圖上的標示和謎語,找到了上清宮舊地。那是上清最早授徒之所。由於謎語與八卦有關,左慈透過慈雲道姑,找到上清一脈的傳人南華真人,一起到此探究,終於開啟一個祕道,找到一把藏於盒中的短劍。按盒中包著短劍的皮卷所記,此劍係『天華慈宗』的祖師留下,只說此劍乃英麒所賜,有著極大祕密,關係神州蒼生四百年禍福和八百年興亡,卻難以參透,希望後代子弟有人能解,以振興華夏。當時二宗四主討論此事多日,卻也不解,最後楊嵩以上清宮地點最佳,建議將此劍藏於其中,以待後世有緣者來解。

左慈得到寶劍,和南華真人一起找到于吉,共同參詳多日,都無所獲。後來想到許劭就在蜀中,何不就近請問?經許劭演陰陽、推幽冥,斷定可能與『天華慈宗』的創派和最近發生的事有關,不如往蜀山中祖師所說他遇見英麒的地方一探究竟。四人於深山找了數十日,終於找到『天華慈宗』的創派山門,也是樵夫入山遇見英麒的地方。經過連日搜尋,終於在一口廢棄已久的古井邊,發現古怪文字。幸而許劭也稍通曉《九錫銘文》,一見便知道是同樣文字。於是錄成拓本,前往平原尋找管輅。管輅一見便知,的確是上古奇文,經多日解讀,終於明白,這是山門中祕道入口的方法。

五大宗師便一起前往蜀山,找到入口,來到一塊石碑前。碑文同樣是古文,卻淺顯得多,管輅沒多久就譯成,原來此碑本身是更大祕道的入口,但開啟之法是用『鑰匙』。五人遍尋石碑,皆參不透。最後是南華真人發現,碑頂有一條乾硬的黃泥痕,左慈猛然想起短劍,取出用力一插,果然開啟地下祕道。不過入口又是八卦方位,經南華真人與于吉共同努力,終於打開最後一道石門。

進入後發現,這祕室竟是英麒之墓!在英麒坐化之處,有他留著的皮卷,簡要說明經過。原來英麒早從《遁甲天書》中得窺『轉世』祕法,也卜知將來的『三魔』之禍,曉得那是更大危機。雖然四聖在天界干涉下,能暫時阻止三魔亂世;但隨著時間的消逝,封印的力量也會遞減,甚至到後來四聖因意識轉換的不連貫,導致互相牽制,讓三魔有機可乘,為亂人世。所以他用畢生精力,施展祕法,許下『轉世麒麟』的血誓……。

在英麒最後的留言中,題及了十二天女之事,說自己明白十二女的心意,能得任何一位天女的青睞,他已感到滿足,何況是十二天女?但個人幸福怎麼也比不上千萬神州百姓,所以只能犧牲自己……他一點也不後悔,惟一遺憾的是辜負了十二天女的感情,所以沒有讓她們知道……

妙的是皮卷後有一行小字,字跡娟秀,寫著:『成大義不顧私情,託終身非君莫屬』。

左慈一見,心中了然:十二天女必然曾尋來此地,為英麒的大義所感,所以決心跟著轉世,成就跟他的一段姻緣。

十二天女既來自仙界,要轉世附身並不難;難的只是能否找到同樣轉世的英麒。所以十二天女在祕室對面的牆上,以古文簡略刻上此事,請有緣到祕室者,能成全她們的心願。

左慈正在感慨時,于吉覺得牆壁有些古怪,終於找到機關,開啟另一祕室,牆上刻著古文,大意是說,限於天時及太清等三魔設下的禁咒,轉世並非一般以為的五百年,而是二千五百年,而且僅有一次機會能擊敗三魔,重啟盛世八百年,反之將有血流漂杵的四百年苦劫……欲得開啟封印之法,持寶劍之人須向棺木叩首百下,以示虔誠。於是左慈手持寶劍,叩首百下後,棺木移開,下藏《遁甲天書》的祕軸,正是開封之咒法。

時還年輕的五大宗師隨後將英麒的棺木運出安葬,然後在蜀山設壇作法,五人分佔五方位,由位於中央的左慈持寶劍開啟祕法。只見天上五方之星逐漸出現,接著四方之星從四方逐漸放出光華,反射到人間;惟有中間那顆一直黯淡無華……四十九日後,五大宗師作完法,中央之星依舊稀晦不明;五人明白按祕軸所載,必須十五年後,才能知道結果;在這段期間,只能耐心等待。

五人共歷一段艱苦,建立匪淺交情,於是再各自分享自派學說,才依依不捨的各分東西。

那一年,正是大漢建寧三年,公元一七八年;十五年後,正如祕軸所載,『轉世麒麟』來到塵世……

如果按時間回溯的話,陸羽在這一世,應該就是在建寧三年出生;十五年後,正是他透過『時空裂縫』,真正來到這一世的時候……


聽著秦思雨用天籟譜出天馬行空的神話,輕撫她玉脂凝露般的身體,陸羽真有『夢邪真邪』的感觸。

不就是個普通人嗎?哪可能有這麼多的牽扯?陸羽正要再問詳細,秦思雨已被他摟抱、撫摸得情不自禁,臉紅嬌喘的道:『夫君,再聽思雨說一句,思雨就任你所為……還記得你問過的「天命」之事嗎?思雨知道你的意思,讓思雨告訴你……』

當然,陸羽問的就是『蝴蝶效應』。

但是秦思雨簡單告訴他,之前早已明確說過,『天命』是不可改的,只有『運』才能改。

『運』是與『天命』有關,卻會隨時空點的不同而變動。好比一個人的出生,可能因為他的父母受環境的變動,使他出生的時空點有不同,但卻絕不會不出生。只是他出生的時空點,卻影響了他的『運』。那如果他的父母因環境變動,不能生育怎麼辦?很簡單,那就是他的父母會換-換作別的人作他的父母。因為生命主要是意識的承受;同樣的意識可落在不同的身體上,卻使他成為他所是的那個人,不因身體本身的不同而不同……

才聽這些話,陸羽已大致明瞭,也在心中鬆了口氣:看來『天命未改』,反正不過現在事情如何變動,影響『後世歷史』的發展,在將來的那一天,他還是會出生的……想著秦思雨已摟緊了他,帶著熱情的語氣輕聲道:『夫君哪,不管是真是假,思雨只知道一件事:從現在開始,你是我的夫君,是思雨的命星。好好疼惜思雨,思雨要跟著你恩愛一輩子的……』陸羽整個人幾乎被秦思雨融化了,就這麼和她纏綿到天明,二人才沉沉睡去。


跟張月兒一起的時候,她仍是像朵空谷幽蓮,清麗脫俗,纖膩嬌柔,陸羽不由怔怔而視。張月兒被陸羽望得手指一直揉捏著,不只如何是好。終於陸羽握緊她的雙手,仍是定睛看著她道:『月兒……之前我當你是小妹妹。現在你嫁給我了,我還當你是小妹妹……就像瑛兒那樣,好嗎?』

張月兒眼神有些迷離,想起白天喬瑛告訴她,關於陸羽和他們姊妹的事。要是以前,她會傷心,但是現在她明白陸羽的意思。撲進陸羽的懷中,張月兒呢喃道:『羽郎……我好高興!你是我的羽郎,我的夫君,又是我的哥哥,我的保護……一輩子你都要保護月兒,憐惜月兒……』毫無保留的,把自己就交給了陸羽……


雖然還在新婚,陸羽心中記掛著張郃之事。這位名將若不說服他歸降,只能按約定放他回去。但這樣一來,勢必讓劉備軍陣營日後大感頭痛。

看著張郃一臉冰冷的傲然神情,陸羽倒不介意。他也知道:冰冷的背後其實往往蘊藏著熱情。由此可以斷定,張郃心中必懷大志遠向,想用一身本領創出一番事業,必不甘於就這麼含恨而終,所以對於說服也多了一點把握。想想看:如果張郃真的那麼死忠、愚忠,早在袁紹死後或被俘後,就自殺百了,怎麼還會等到現在?

早在河北見過面,陸羽也不多說客套話,在讓張郃坐定後,立即問道:『對於我軍俘擄的四萬多曹軍,俊義有什麼看法?』

張郃一愣,露出罕有的笑容-不過是苦笑,略帶感慨道:『先生此話怎解?我說了有用嗎?』

陸羽笑道:『雖然你說了不見得有用,但你若歸降了,我會請主公考慮放他們回去……』

張郃眼中精光一閃,直視陸羽道:『難道郃在先生的心目中,真有這個價值嗎?』

陸羽道:『當然不會立刻放人,會讓他們在雍州、漢中服勞役三年,再放他們回去。當然也不會讓他們白作工,會按日計酬,同時把他們平安的消息告知家人……你還沒回答我,這個條件怎麼樣?』

張郃語氣不善的問道:『如果我不答應呢?你打算怎麼作?難道要用這幾萬人的命來威脅嗎?』

陸羽雙手一攤道:『他們是降卒,只有同是降將的你,才能讓他們安份。否則難道你要我就這麼放他們回去,從曹丞相那裏接過兵器,再對我軍造成傷害嗎?』

張郃一時語塞,好一會兒才道:『你那麼有本事,我不相信你沒有別的辦法……』

陸羽看著張郃,也是過了好一會兒才道:『俊義一身本領,出身士族,又愛撫部屬,令人感佩……只是我主向來仁義愛民,俊義怎不思投靠,非尋死
不可?』

張郃搖頭歎道:『我跟先生有舊,所以才會告知。所謂忠臣不事二主;何況之前郃已降過一次,若再忝顏投靠,勢將留下污名……』

陸羽徐徐道:『自董卓狼顧,天下大亂,諸侯並起。俊義擇主而事,標準何在?是否以民為貴,社稷江山之安定為重?』

張郃道:『先生多說無益。郃心意已決,便請給一個痛快……只是郃再三請求,不要為我一人之故,傷害那麼多人……』

陸羽歎了口氣,忽然道:『俊義真不公平阿!』

張郃聞言一愣,陸羽又道:『你肯為袁本初效力,又投靠曹孟德,卻不肯給我主公一個機會……俊義呀,如果你真的以那麼多人的性命為念,黎陽之事卻不見你說句話……』

張郃猛地暴起,大喝道:『夠了!』

從張郃的反應,陸羽知道下對了藥。

黎陽之事,指的是曹操戰勝袁軍後,惟恐投降的七萬多人作亂,乃盡坑於黎陽。

陸羽直覺斷定,這極有可能是張郃的一塊心病,把他心中對曹操的不滿挑起,從而說服他歸降。

陸羽沒有生氣,口氣仍是淡淡的道:『你放心吧,我主公還不至於學丞相這麼作。如果他真作了,我一定頭一個掛冠而去的……』

等張郃平息情緒,緩緩坐下後,陸羽又道:『其實不只羽,主公帳下的謀臣武將,都是因為這個理念追隨主公的。俊義想想,能跟這樣意氣相投的人共事一主,共謀天下大計,共創太平之世,豈不快哉?換作丞相,即便真的一統九州,史冊如何留名?俊義豈不知曉?』

這番話倒真說到張郃的心上。有時夢中,他會想起黎陽慘事,似有無數人影在眼前晃動……在戰場上與拿著兵器的人作戰,殺人與被殺,都該無怨無悔;但是放下武器的士兵,差不多跟百姓無異,他們也有家人,但就這麼手無反抗之力的死去,即便心如鐵石,張郃也忍不住良心的控訴……

沉默良久,張郃終於歎道:『我有兩個條件……』

陸羽即刻接口道:『你儘管放心。第一,丞相已答允,如果你願意歸降,就送你的家人前來,絕不會傷害……何況我手下有「暗箭」,這事並不難辦成。第二,你不願與丞相敵對之事,也很容易;反正西域、南蠻、江東、還有北方異族,多的是讓你馳騁展志的所在……』

張郃也不由驚得半晌說不出話,最後回復冰冷的神情和語氣道:『如此,郃無話可說。待家人來到,郃便惟使君驅策!』


大會戰落幕後,劉備立即在陸羽的建議下,派伊籍為全權特使,兼程趕往江東,與孫策談判山越及荊南之事;另派簡雍至曹操處,談判戰後各方安排事宜。

再來就是政治措施。

關於雍、涼之地,之前曹操在安定關中時,設置的雍州包括了九郡,分別是京兆、馮翊、扶風(這三郡原屬司隸州,當時人稱三輔地區),還有興平元年,公元一九四年十二月分安定、扶風部分為新平郡,以及安定、天水、南安、隴西四郡,還有薩拉罕草原之戰後新設的廣博郡。

州治所在為京兆郡的長安,原是曹軍征討漢中、巴蜀的前沿指揮部。

涼州則有七郡,除之前的金城、武威、張掖、酒泉、敦煌五郡,還有興平二年,公元一九五年由張掖分出的西海郡,和薩拉罕草原戰後設置的西平郡,州治所在原為武威郡的姑臧,後移金城。

雍、涼納入劉備軍的掌握,羌族也締結了盟約,但接下來的善後工作,仍會把眾人累得半死。

不到兩年,劉備軍領地擴大數倍,人口也按比例增長,但一來這次大戰主要是在劉備軍的領地進行,重建工作比曹、孫二家要更艱難得多;二來百姓有不少流離,安定民生是當務之急;三來關於羌族和山越的治理必須得法,否則若使二族離心,必釀大亂;四來曹操雖敗,實力仍在,南蠻和鮮卑又乘大戰後中原元氣大傷之際,似乎蠢蠢欲動,想要落井下石。

總體來說,起碼要把這四件事處理好,然後才能推展政務,發展工商,擴大生產,開採礦藏,充實軍備,厚植國力,以求日後統一的契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4:56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五四章 人事佈局

大漢由盛而衰,在僅僅六十年間,人口銳減的程度前所未有。黃巾之亂前夕,東漢桓帝永壽三年,公元一五七年,人口達到五千六百多萬。但在劉備入主長安後,大漢人口總數僅餘二千六百萬左右,不及原來的一半。其中關中地區的銳減特別嚴重。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二年,董卓部將李傕、郭汜攻破長安時,三輔之民尚有數十萬戶,經過二年竟然所剩無幾,十室九空,一片荒涼,大部分都逃往漢中、荊州。雖然曹操打敗馬騰、韓遂後,強遷七萬餘戶來此,不過除了長安因為商業利益及政治中心,逐漸恢復繁華外,其他地方仍是人煙稀少。所以在三家大會戰結束,劉備軍雖取得雍、涼之地,人口卻未增加多少。

此時大漢十四州,人口超過二百萬的有豫、冀、兗、青、揚、荊、益。

個別來說,劉備軍佔有荊、益、交、雍、涼五州之地,相當大漢領土的一半,人口卻不過九百萬;江東軍佔有揚、徐二州,人口將近四百萬;曹操佔有的一半州郡,雖然領地僅大漢的三分之一,人口卻超過一半達到一千三百多萬。

以生產力而論,關中位於黃土高原地區,土壤是黃壤,黃壤肥沃,易於耕作,被列為第一等的上田;其次是徐州兩淮之地;再其次就是青、豫、冀、兗、梁、荊、揚等州。

漢武帝時,司馬遷根據當時的地理條件,把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即關中、山東、江南、龍門暨碣石以北,分析這四區的地理、生產、社會風俗等,包括地形、氣候、土壤、森林、礦藏、交通、水資源等均有涉及,並進而指出,不同的地理條件造成了不同的經濟基礎,從而形成關中的耕地只佔全國當時總耕地面積的三分之一,人口卻佔全國的十分之三,財富更佔到十分之六。尤其西北銜接天水、隴西,畜牧之利冠於天下。但如今因為水利破壞嚴重,變成荒蕪之地,要恢復往日風光,不僅需要充足的時間,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財力。

以農耕技術來看,由於歷經東漢政治中心的東移,以及漢末綿延不止的戰亂,使得山東和河北之地的生產力逐漸佔有重要地位,為其他地方所難望項背。

總體來說,曹軍佔有絕對的優勢,江東軍的形勢也不差,劉備軍則需要投注大筆經費和人物來建設、恢復,才有迎頭趕上的機會。


以目前關中殘破的情形,不要說荊州,恐怕連交州也不比上,為什麼劉備麾下的三大軍師這麼看重,甚至龐統道:『只要得到關中,即使丟了荊州也值得』呢?這與關中的地理形勢和蘊藏的自然資源,有極大的關係。

從地理形勢來看:大漢初興,高祖對於建都何處猶豫再三,曾因群臣皆山東人,爭言周王數百年,秦二世即亡,不如都洛陽,心有所動。幸婁敬以關中和洛陽對比,直言建都長安道:『秦地被山帶河,四塞以為固,卒然有急,百萬之眾可具也。因秦之故,資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謂天府者也。陛下入關而都之,山東雖亂,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與人鬥,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接著張良也說應都關中,高祖終於下定決心,『即日車駕西都關中。』

張衡在《西京賦》中明確指出:『秦據雍而強,周即豫而弱,高祖都西而泰,光武處東而約,政之興衰,恆由此作。』說明了秦強周弱與地理環境有很大的關係。這也是龐統與諸葛亮的共同看法。

陸羽則更深一層,因為他在『前世』讀過顧祖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陝西據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是故以陝西而發難,雖微必大,雖弱必強,雖不能為天下雄,亦必浸淫橫決,釀成天下之大禍。』

關中乃四塞之地,東有黃河為阻,南為高大之秦嶺,西為隴山、岍山,北有岐山、九峻山、嵯峨山、堯山、黃龍山、梁山等,層巒起伏,道路險阻,易於設防,對外來往就靠幾個關口,即東邊的函谷關,南邊的武關,西邊的散關,北邊的蕭關,因而固若金湯,真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東邊的函谷關,因山路狹窄,高崖陡峭,崖上到處松柏樹林遮蔭,行路者不見天日,深陷如函,故以為名。由函谷關西至潼關有十五里,通往長安,東過崤山可達關東,是關中與山東的重要通道。歷來處關中之地,一控制了函谷關,進可出兵關東,退可守住關中。

武關是關中通向東南的重要通道,由於位於函谷關以南,因而成為南側翼關,成為進攻關中所利用的迂迴之路。秦始皇東巡曾三次經行此道,漢高祖也是由此路先項羽入關;在關中只要能守住此關,就可以在對荊楚之地出兵時掌握主動;無論秦勝強楚,或漢勝霸王,與此關都有一定的關係。

大散關自古以來就是秦、蜀咽喉通,北不得此,無以啟梁、益,南不得此,無以圖關中。關東臨絕澗,北倚高峰,居於南北道路的最高處,對南北兩側均據高屋建瓴之勢。通過大散關的孔道,歷史上稱為陳倉道,只要守住此關,一旦出兵東向,就能無後顧之憂。


以生產力來看:關中平原主要指西起陳倉、東到潼關的渭河中、下游地區,南有秦嶺,北有北山,河床甚寬,河水長期沖積氾濫,與涇河、洛河形成肥沃的三角洲平原,號稱『八百里秦川』。渭河南北兩岸又形成了眾多的大小支流,構架出嚴密的水利運輸網,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除了著名的『八水繞長安』--涇水、渭水在長安北面,灞水、滻水貫穿東面,潏水、滈水繞過城南,灃水、澇水流經西面,還有人工大湖昆明池,此外還有汧水、褒水、雍水、戲水、石川水、零水、洛河等,以及位於汭水上游的弦蒲藪,位於三原、涇陽兩縣之間的焦獲澤,位於潼關西南的陽華藪,以及滮池、鎬池、蘭池等。豐富的水資源,為包括長安在內的關中地區,提供了充足水源,對改善環境和調節氣候也起了一定作用。

水利是農業命脈,豐富的水資源也成為發展關中農業的得天獨厚條件。秦時開鑿了引涇水入洛水的鄭國渠工程,使渭河北邊的大部分地區受益,渠道修在渭北平原的最高線上,最大限度地增加了灌溉面積,全渠長二百五十餘里,溉澤鹵地四萬餘頃,收皆畝一鐘,於是關中為沃野,無凶年,秦以富強,卒併諸侯。除灌溉外,如渭河、灃河等,皆利泛舟運輸。

在秦、漢之世,關中的森林、植被相當繁茂,《漢書地理志》道:『有戶、杜竹林,南山檀柘,號稱陸海。』著名的有平林、中林、棫林、咸林、桃林等。秦時號稱有三百座離宮別館,『東西八百里,南北四百里,』許多都以樹木命名,如棫陽宮、長楊宮、五柞宮等,可見使用林木之巨,可推想林被之郁,既是豐富的資源,又可以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淨化環境,保護物種,對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有著極大的益處。

關中平原南北山地,還有豐富的礦藏可資利用。秦嶺支脈的驪山,南側多金鐵,北崖多美玉,符禺山、英山、竹山、龍首山等均有豐富的鐵礦,產銅之山也有有五處之多。


凡此種種,都是對史、地有深入了解、剖析的三大軍師,對關中心動的主要原因。

如今費盡千辛萬苦,犧牲無數將士的性命,終於取得此地,接下來當然要好好經營,以期在最短時間內,就發揮這塊寶地的無窮潛力,進而再創秦、漢雄風。首要的重點,當然就是人事的安排--惟有清明、有魄力、效率良好的政治措施,才能治理好這塊蘊藏雄厚潛力的土地。

為了政略上的考量,陸羽、龐統、諸葛亮特意閉門開了一次會,詳細的商討。到底談些什麼,由於三人守口如瓶,當時甚至包括劉備在內,並無人知悉。劉備問起時,龐統、諸葛亮一概推卸給陸羽,陸羽則私下對劉備道:『如果我說出來,恐怕您不答應;但不這麼作又不行。就請大哥相信我們一次,就當是為了後世百年大業……』考慮良久,劉備終於不再過問,反而下令由三人全權處理。日後果然劉備為此頗為自責,但陸羽等三人立即負起責任,自請貶抑,將大事化小。

雖如此,後世史家評論此事,以事後歷史的發展功過來論,對陸羽等三人卻稱譽有加,以『關中對策』之名,與諸葛亮、陸羽的『隆中對策』齊揚後世……至於此事的細節,直到三十年後,同朝為官的陸羽第四子陸胤,諸葛亮長子諸葛瞻,龐統次子龐毅,在『關中大學堂』的畢業座談中,才完全揭露出來,讓與會者無不贊歎,陸羽等三人果真無愧『帝國奇才』之名。


當然首要的重點是官員任命。

漢中地區,雖然地險人眾,但轄地不大,所以官職劃分較簡單。太守仍是張魯,楊任為鎮衛將軍,另提拔陳式為漢中中書給事中,掌戶部和工部事宜;王甫為漢中尚書給事中,掌管吏部和禮部事宜;彭羕出任漢中監察史,主管兵部和刑部事宜。陳式是名史家陳壽的父親,算是苦工型的人物,由他執掌財政和地方建設,咸認相當合宜。

王甫原是劉璋臣屬,任州書佐,劉備入川後轉任緜竹令,隨後因功績卓著,擔任劉備的隨軍司馬,一路輔佐入關有功,獲得重用擔任此要職。

彭羕與張魯有舊,又擔任劉備的軍中侍從,為人正直敢言,主掌兵部和刑部事宜,對於已往失之稍寬的漢中風氣,起了一定的整飭作用。

涼州方面,經過陸羽多方溝通和保證,加上韓琪夫婦的支持,總算說服韓遂父子和『旗本八將』,在軍、政二者之間擇一而仕,不再兼而有之。

由於陸羽私下跟陸雪兒暗示,雖然『槍桿子出政權』,但為防地方坐大,重演漢末各地軍閥尾大不掉的情勢,陸羽已規劃『政由地方、軍歸中央』的改革大計,同時在承平之世『以政領軍』的一貫原則下,單純而言政務官比軍事將領的地位更重要,所以最後韓琪選擇接掌涼州,為涼州刺史;鎮軍將軍沒有二話,自然是馬超。

六部主事的人選:工部主事是費詩,對於舉用人才,建設地方一向不遺餘力,相當獲得好評。

禮部主事是程畿,原任從事祭酒,對於處理消弭漢、羌間的歧見相當有能力,又熟稔相互貿易事務,對於開拓西域是不二人選。

兵部主事為馬岱,看似大而化之,作事卻相當認真可靠,由他輔佐馬超,自然問題不大。

刑部主事由韓琪的二弟韓瑗擔任;韓遂父子在涼州地區威望不差,韓瑗也相當忠懇耿直,在陸羽的支持下,治理上不成問題。

至於中央管轄的吏部主事,由於考慮到當地的情形,最後決定由董和擔任;董和在劉璋時出任成都令,劉備入主後仍居此職,由於政績不差,獲得重用,到涼州後仍一貫以身作則,提倡節約儉樸,與民生息,知人善任,輔佐韓琪,使涼州地區大治,誦聲不斷。

戶部主事則在陸羽極力主張下,終於請得劉巴這名經濟名家前來屈就;不到三年,便使涼州地區繁榮起來,畜牧發達,饒於天下。

最重要的是雍州方面。雍州本為膏腴之地,但歷經兩漢迭興的戰亂,以及董卓以來的頻仍人禍,人口流失了不少,尤其水利設施破壞,生產銳減,致使土地漸成荒蕉。幸而基礎設施還在,只要政治穩定,施政清平,善用水利工程人才,儘快修復黃河渠道,必然能恢復生產力,吸引外來人口。而長安是通往西北的絲路起點,大漢貨物對外交易的集散地,一旦貨能暢其流,物產必豐,則人口增長必速,軍力也會跟著上昇。有鑑於此,官員的任命也格外引人注目和議論。

在陸羽的主導下,雍州刺史由陳群擔任,鎮軍將軍則是張飛。這當然得到劉備和其他人的一致同意。

六部主事的人選:刑部主事經過陸羽再三爭取,諸葛亮終於同意,由他的胞弟諸葛均擔任,這也沒有讓人可以非議。

禮部主事是尹默,早年曾從學於司馬徽,通曉經典史書,是相當適合的人選。

兵部主事是在白龍軍團有不錯表現的從事陳震,作為張飛的輔佐相當合適。

吏部主事由法正擔任,戶部主事則由蔣琬調任,都算得上是上上之選;至於重要的職務京兆尹,則暫由蔣琬兼任。

這樣的任命,可謂符合絕大多數人的期望和擁戴,進而對雍州的發展抱持非常樂觀的心態。

惟一的意外,而且是意外中意外,乃是工部主事的人選。在眾人翹首企盼時,陸羽竟然找來了一個新人,而且是年輕的新人-王祥,這讓包括劉備在內的許多人感到不可思議;由於疑惑其能力,甚至有心人還對劉備進言,認為陸羽是有意要培養自己的班底;就連一向對陸羽不置可否的諸葛亮和龐統,也差點看走眼,認為陸羽此舉不太好。

最後還是劉備對陸羽有十足的信心,力排眾議,一力支持,否則恐怕也不是那麼容易。

這也難怪眾人會看走眼,一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人,如果真是人才,豈會無人得識?

王祥,不錯,這個讓當時不少人不多看一眼的平凡人,就是以『臥冰求鯉』的那個孝子王祥。這次大會戰的末期,龐德和張遼忽然出兵廬江,便是受徐庶指示;徐庶則是得到陸羽的通知。

王祥的祖父王仁官至青州刺史,父親王融則不受官府徵召入仕,家世不錯。王祥稟性孝順,雖然生母早亡,父親娶的朱氏對他很壞,但他孝心不減,又和朱氏所出的幼弟王覽友愛,終於感動了朱氏。由於漢末大亂,父親辭世,王祥舉家避難至廬江,所以才會不顯於當時。

知道這消息的人並不多,偏生來自『前世』的陸羽卻依稀有點印象,知道王祥不僅孝順,更身負賢才,於是差出『暗箭』打聽,終於在戰前得到確切消息,就告知徐庶,務必將此人請來。

不料大戰接著爆發,一度荊州危急;後來戰局逆轉,周瑜又默許條件,改敵對為聯盟,出兵徐州。

這時徐庶才指示龐德和張遼,攻下廬江後,須禮數周到的請來王祥。

王祥本還不願,幸好二人再三以禮懇請,說主公劉備也是大孝之人,對孝子之家必然多方關照,又對朱氏和年僅八歲的王覽多方周延籠絡,終於在劉備軍獲勝,取得關中的消息傳來後,王祥答應後母朱氏,舉家遷到關中,接受徵召出仕。

王祥之才,當世也真的只有陸羽這『轉世麒麟』先見能識。擔任工部主事後,王祥率勵眾人,日夜勤奮的不僅修復黃河支流的原來各個傾頹廢棄的渠道,又四出探勘,陸續開鑿更多便利灌溉的水利工程,使關中地區迅速恢復生產。不久陸羽又推薦他擔任京兆尹,由於勤儉樸實,勉於任事,使得三輔之地民風清靜,政化大行。原工部主事職務,才改由馬鈞兼任。

日後王祥由於政聲清廉,一路官至太傅,兼任左都御史,執掌了全國官吏的監察考核,包括皇帝在內(因為是太傅-皇帝的老師嘛),和劉巴並列蜀漢帝國的兩大清流砥砫!

至於馬鈞這天才工匠,在關中地區安定後,由衛品從河東送到陸羽這裏。陸羽先跟他研討了各種兵器和器械的改進方案,指派他擔任兵器司一職。巴蜀之地的兵器司,則由名匠蒲元擔任;荊交之地不用說,當然是徐銅,徐老怪。三人對於器械製造不僅頗有心得,最重要的是興趣濃厚,當然對於職務是如魚得水,怡然欣喜。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5:3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五五章 農工商務

政務推展上,首要是以最快速度恢復關中的生產力。

由於牛隻一向是中原地區農業的原動力,漢末時雍州地區有耕牛不足之恐慌,初期饑荒之際,人且相食,牛自不能倖免,又戰爭頻繁,常需牛隻擔任運輸用途,於是任重致遠者多,曳犁事田者少。

此時陸羽建議官市犁牛給願意移來關中的民眾,雖耗費巨資,陸羽不得不套關係,從糜家、秦家、甄家和陸家支出,但僅僅一年後,關中地區豐收,民眾將牛隻的本息償還,反使三大家還有得賺,讓人不得不佩服陸羽的魄力。

除了牛隻,在陸羽的支持下,王祥全力策劃水利工程的興修,和植樹造林工程,所有費用都由中央提撥支出,除雇用大量前來關中尋找生路的荊州、漢中、河東地區移民外,還有四萬曹軍俘虜,以及部分兵員。

至於工程款不足部分,陸羽和甄宓討論後,提出『發行公債』這種辦法,除了在劉備的轄地,在曹操領地和江東地區也募集到了不少資本。

剛開始不斷的支出,讓以劉備為首的幾名行政官員大感吃不消;不過戶部主事蔣琬倒還鎮定,因為他也看得出來關中地區的雄厚潛力。五年後,雍州地區不但自給自足,將所有『公債』連本帶厚利的還清,而且累積的財富,已足夠讓劉備軍再度應付一場大戰……

在諸葛亮的建議下,為了維護完成的水利工程,劉備軍創設了『渠官』一職。由劉備親自簽署,維護如早已存在的都江堰、復原的鄭國渠、新闢的三河渠等的政令,刻為石碑立於各渠道要地和流經治所,內容的詳細令人歎為觀止,詳細到每年清淤工作的日期,須掏挖深度,又立有用於清淤維護的石尺規,嚴格執行。此一措施不僅為當時的帝國,更為後世遵守不苟。關中地區直至唐代中葉之亂,趨於荒廢;漢中和巴蜀的水利卻皆完善保留,供千百年後之人使用無虞。

對西漢初年蕭何在漢中所開創的『山河堰』等水利設施,陸羽和諸葛亮也都循遺跡復建,且因地制宜的增築了一系列適應於淺山丘陵和平川地帶農田灌溉的陂、塘等蓄水設施。又發展副業生產,促進備業興旺,如利用稻田栽種菱角、蓮花等水生植物,及養殖鯉魚、鯽魚等四種魚類,又鼓勵農家大量養殖雞、鴨、豬、狗、羊等禽畜,輔以『勤儉備荒』的教育宣傳,使劉備軍轄下各州呈現一片農業繁榮發展的盛況,為帝國後續的軍事行事,提供了強大的後勤資用。

工商方面的發展,隨著政務的上軌道,也以十分的效率飛快成長,荊州地區的紡織、採礦、鋼鐵、冶金、玻璃製造等五大行業,在陸羽的主持,以及四大商家的首肯下,也紛紛在雍州成立;益州和河東的鹽、茶、鐵器,南方的木材和北方的毛皮、藥材等,西北的畜產、貿易等,也都逐漸以三輔地區為集散地,連帶刺激了經濟和工業的發展。

還有交州的棉花、蔗糖,荊州及益州的生絲、綢緞、紙張、瓷器及各種手工藝品,經由雍、涼地區運往西北,再與中亞地區貿易往來,使政府迅速獲取巨利,能以支持大規模的各項工程建設及軍備生產,吸引更多關東及江東的流民移來,加入生產,從而形成一種對劉備軍而言,算是良性的循環。

而在各種手工藝品中,三大軍師和徐庶,也在轄下各州推出具有特色的產品,分別是益州的蜀錦、荊州的瓷器和茶、雍州的玻璃和紙張、涼州的馬車和煤爐、漢中的漁產、交州的棉花;當然其中以蜀錦最受歡迎。

巴蜀的蜀錦是一種高級絲織品,採用多色絲線織成彩色花紋,十分華麗名貴,戰國時期已開始生產,至漢時已名聞全國,設置錦官管理。古來傳說蜀錦歷久不褪色,原因在於養蠶之法與他處不同,『當其眠將起時,以桑灰餵之。』或以為是錦江的水質特別好,用以染絲、濯錦能使色澤分外鮮明。蜀漢時管理織錦的官員就駐在此地。

諸葛亮負責治理蜀地,深知蜀錦的經濟價值,便大力發展,獎勵種桑、加強錦官權力、推行先進的紡織技術,以提高蜀錦產量,擴大銷售市場。甚至作為外交用途,如商賈往來西域,必以蜀錦代替關稅,爭取不少優惠。又因外族特愛,此時為防北方諸族進窺,往往以之餽贈,如鮮卑、羯族等。羌族也相當喜愛,車里吉曾對前去致贈的馬文鴛喜道:『每得此物,前後加以比較,殊不相似,真如神鬼之工!』

日後南征平服南蠻、南越後,諸葛亮又把織錦之法傳授當地,以為安撫之用,後來所織之錦,苗族稱其五彩錦稱為『武侯錦』,侗族稱其侗錦為『諸葛錦』,越族稱其山水錦為『孔明錦』等。

不過對農工商業發展最大的助力,卻是來自陸羽在劉備充分授權下,所主持的三方面改革。

第一是由陸羽所主導建立的『百業長史府』,設有長史三人,掾吏十一人,從事中郎多名,職務是根據陸羽的構想,針對目前的社會形態,研擬、制定各行業的法規,且每隔一段時日修訂,目的除了獎勵百業,卻重在抑富濟貧的縮小民間貧富差距,禁絕壟斷,保護中下階從業人員的基本權利。成員大都來自書院畢業生,背景當然也遍及各階層,由三大軍師考核後,經過劉備面談授職,因此研制出的法案相當具備適用性。

立法固然重要,執法更為重要。陸羽等人深知『憲令著於官府,刑罰必於民心』,所以在『百業長史府』下設置有『司業督掾』一職,掾曹五人,各統領千衛,專責執行法規。這是因為這樣的改革,勢必削奪世族豪門的既有權益,引發他們的激烈抗爭。安撫方式,就是棒頭和甜頭齊下-嚴厲執法就是棒頭,對反抗者不稍寬貸、妥協,即使有關係背景者,只要證據確鑿,一律按律治罪,絕不姑息縱容;甜頭就是設置『輔業宗掾』一職,掾曹數目按需要設置,主要功能為輔導轉業及協助各行業發展,藉以削弱部分有意願的世族豪門的抗爭力。

此時書院和各州郡縣的教育功能開始發揮作用。原來陸羽在教育制度中,特別著墨於『道德』和『邏輯』,無形中使不少年輕學子懷抱大志理想,對於社會不公的情形也愈深惡痛絕,大多抱以改革的熱忱和嚮往。雖然其中也有不少是世族大姓的子弟,但是陸羽規定,書院每旬只准假一天半,每季只有半月假,其他時間須『住宿』,藉以對這班貴公子實施長期的『洗腦』。而藉考試成績以定高下之故,讓這班貴公子也不敢輕忽以待,惟恐成績差便與宦途擦身而過,大抵都相當用功。陸羽還不時要負責教育的教師,舉辦各類針對社會不公的情形及改進之道的辯論,以加強力道。

經過數年的耕耘,此時證明這一措施成效頗著;許多原來想起而抗爭、甚至不惜要聯合起來流血一戰的世族大姓,年輕子弟卻紛紛起來反對和勸說,而作為戰鬥主力的依附民甚至賣身隸徒,因為有希望改變身份,加上許多年輕學子被派各地宣傳,反而先起來對大地主和大商家作抗爭。只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最令這些富貴大家意想不到的,則是陸羽麾下『暗箭』數年來蒐集的資料,幾乎充斥都是這些世家見不得人的事,若是依法都會讓其下場悲慘莫名,或者曝光的話足以令其自相攻訐,無形中將他們的聯盟各個拆散了。

就這麼多管齊下、借力打力的結果,讓之前聲言誓死抗爭到底的世族豪門,最後『雷聲大、雨點小』的放棄抗爭,讓陸羽等人主導的這一波改革,得以付出最小的代價便走上坦途。

第二是開通絲路,其中更重要的是包括海上絲路。

早在前一年,三名阿拉伯商人拉默、吉爾、普約已來到交州,雖是海船遇難漂來,卻說明了當時的『海上絲路』已具雛型。事後陸羽詳問詢問三人,得知當時西亞的航海者已經知道利用季風,發展出一條連接紅海、印度洋、波斯灣的航路,可以從羅馬帝國的亞、非各省直通印度,夏初出海,十二月開始返航。

就在陸羽一邊和三人說話,一邊將內容譯給劉備和諸葛亮等人聽時,龐統忽然道:『我大漢孝桓帝延熹九年(公元一六六年)時,曾有一人自稱大秦使節,還到宮廷晉謁哩。』

陸羽聞言一楞,立即追問,拉默等三人卻不知。陸羽眉頭一皺,轉頭問龐統道:『晉謁聖上須獻貢禮,來人都獻些什麼,你清楚嗎?』

龐統還未回答,諸葛亮已道:『曾聽叔父說過,似乎是有象牙、犀牛角、龜甲等物……』說著露出一副『你問這麼多幹嘛?』的表情。

陸羽一拍大腿道:『這就對了!這些東西的產地是印度……哦,我是說身毒。嗯,看來拉默等人應該是想到身毒,意外遭風浪漂過來。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一定可以探出一條海上通路,由大漢直通大秦……』說著心想:怎麼可能猜錯?本來就是通的嘛;哎,我怎麼到現在才想起來?

陸羽倒沒料到,他的話才一出口,舉座都被驚呆了,互相瞪視許久,連龐統也忍不住猛灌數口酒,才能平復情緒。

最後拉默等三人答應,協助探勘這一條航路。於是由徐老怪和陸羽聯合設計,在陸家的全力配合下,半年後在朱崖郡造出了數艘高達三十餘丈的大海船,裝滿蔗糖、絲綢、茶葉、蜀錦和陵錦等貨物,乘著強烈的東北季風向西南航去。

按陸羽的說法,這支船隊如果順利通過麻六甲海峽來到印度洋,應該會到達身毒,繞過身毒再向西去的話,就會到達波斯灣甚至遠達紅海。照拉默的經驗,由身毒西岸到紅海的航程約兩個多月;他們還必須停留一個月,將貨和食物補充好,所以順利的話,在第二年的四月間便會啟程回航。

就在陸羽估計船隊應該到達目的地,還得耐心等待時,卻已有好消息傳來:原來船隊裝備了陸羽『發明』的羅盤,和他所繪製的大致地圖,天氣又不差,所以僅僅四十天左右,就抵達了塞德蘭(錫蘭島)和身毒。他們用一船的貨物換取了整船的琥珀、珍珠、各種香料和作為各種作為食物調味的植物種子,如辣椒、胡椒等,立即儘速返程--由於船隻裝備了腳踏式螺旋槳,利用齒輪原理省力操作,加上利用可起降的巨帆布,竟於二月初就已回到朱崖郡。貨物不用說,立即銷售一空,利潤之高竟以千百倍計,船員也受到英雄式的熱烈歡迎。船長等主要人員立即由費褘以最快的方式護送到長安,向劉備等人報告經過。

原來是拉默等人到達身毒東岸後,竟遇上一向有貿易來往的熟客,經過指點,知道只要沿岸繞到西邊,就是熟悉的航路,大得鼓勵之下,考慮劉備、陸羽等人擔心,就先派一艘船回來報訊。

為此劉備軍眾人無不歡喜雀躍。除了西北的陸上絲路,竟然也開通了西南的海上絲路。雖然航海旅種枯燥辛苦,但是船運貨物眾多,經過的地方也不同,能交易的物品也更珍奇而貴重。此外,不僅絲綢,包括茶葉、瓷器、特別是蔗糖,在這條航路上直到羅馬帝國,都是非常熱門的搶手貨。於是風起雲湧,吸引許多人前來冒險一博。

帶回來的各種調味料種子,由陸羽下令費褘在交州地區栽植,再推廣到巴、蜀。不出數年,已成為十足的經濟作物,反而經由西北輸出到中亞地區,同時在曹魏、江東大受歡迎,使得經濟情勢更傾向有利劉備軍的局面。

在眾人的建議和規劃下,劉備下令,在交州朱崖郡以西尋找合適港口,成立船廠,在陸家工匠的指導下,大規模建造數十丈的船艦。

陸羽又差陸平再度前往海鹽,招攬洪勤等人,希望借助他們的經驗,建造巨艦,發展海上絲路貿易。

洪勤只冷冷的不答反問道:『先前的條件呢?』

陸平答以『照舊』二字後,洪勤露出一絲難得的笑容,環視眾手下一眼,簡單的道:『好!』霎時間,歡呼聲響徹雲霄。

由於拉默、洪勤等航海經驗都十分豐富,對於造船技術又有一定的專門知識。特別是拉默等人,在陸羽的遊說下,成功回到阿拉伯後,立即招徠數百名中東地區的優秀工匠,包括家眷在內,在建安十三年八月間,萬里漂洋的平安來到朱崖郡,投靠在劉備軍麾下,協助製造大型水中巨艦。

三年後,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年,劉備軍不僅藉絲路之利達致富國裕民的目標,也間接訓練出一支優秀的水師,建造出成百艘數十丈的巨艦,擁有了真正與江東水軍一較高下,甚至可能實力更強的海龍軍團。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6:18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五六章 社會改革

第三是最重的,就是藉戶口清查,將治下所有人民,無論貴賤貧富,都納入編戶,具有同等的社會地位。換句話說,也就是『平均人權』。

中國三代的封建社會,隨著時間推演,階級劃分越趨精細且嚴密。秦、漢大一統後,雖短暫打破藩籬,隨著太平之世又死灰復燃,舊貴族消滅而新貴族又興,無形間使社會民間弊端叢生,影響也越來越大。世族豪門子弟不勞而獲,奢華淫逸;貧民不只無立錐之地,甚且鬻賣自身、妻兒,輕賤有如螻蟻。這種『金字塔』結構的理論看似穩定,往往與現實相反而極不穩定。桓、靈之時爆發黃巾之亂,一發不可收拾,幾乎傾覆大漢統治。

如不從結構作改變,朝代更替便有如重新洗牌,換湯不換藥,一再重覆上演。漢末之時,即便有遠見的政治家,也因歷史經驗的不足,歸納不出這個結論,或者說這班人的出身,本來就屬於『世族』-在那個時代,惟有世族大家才有受教權,容易在政治上獵取地位;即使有心改革,鞏固政權,往往也是治標不治本,多少不願觸及這個弊端。

相較之下,擁有『前世』經驗的陸羽,自然看得出這個問題,而且具備了一個優勢--清楚如何按部就班的作徹底改革。

剛開始陸羽並未觸及這個層面,一面是由於『入境隨俗』,認為既來到這個時代,又沒有支持,也想將就著得過且過。但與喬煙的被迫分離,讓他深刻的體認到,如果不是因為『家世』和『地位』,又何至於此?從他離開『心谷』那天起,他就下定決心,要盡所能的取得權力,緊握在手--不是為了自私,而是要改變這種態勢,即使只是減少『棒打鴛鴦兩處飛』的情形,那也夠了。

當然那時陸羽並不曉得,他只是一時情緒的轉移;等後來逐漸旴衡全局,他才開始意識到,要改革並非想像中的容易,因為他面對的不僅是封建制度的上層階級,還包括了投靠劉備軍的世族,甚至與自己一同奮鬥的僚友--他們因為出身的緣故,自然要保護既得利益;而有時讓陸羽十分沮喪的,是連他為之爭取的下層階級,如隸徒婢妓之屬,也因一時利益或人云亦云的反對,渾然不知陸羽的苦心。

但是最後陸羽還是成功的堅持作到了。一面這是由於劉備的支持。劉備出身微賤,也經歷民間疾苦;早年同樣被這班豪族瞧不起,甚至也和陸羽的境遇相似,被迫要與已訂婚尚未過門的小姐解除婚約,使他多少認同陸羽的主張。其次是秀兒的鼓勵,她原本出身就不好,遇到陸羽才懂得什麼叫作幸福,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有時陸羽氣餒時,她還會責問道:『難道你就不替函兒的母親想一想?』讓陸羽重新獲得力量。第三方面的支持,則是許多他一手提拔的將領,如太史慈、趙雲、臧霸、魏延、甘寧、黃忠、甚至關羽、張飛等都贊成支持,讓他有機會放手一搏。

陸羽十分確信,這項改革一旦成功了,效益之大將遠非一般人所能想像。正因此,改革之路也十分艱辛。他考慮許久,決定一步步的按部就班走,一開始採取不動聲色的方式,先從最重要的『觀念』作起。這也就是他為什麼要推動教育制度,讓所有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機會;除了拔擢人才,其實就是藉此機會,將『人生而平等,只要肯努力,一定能改善自己的家庭,甚至創造美好的前途』的『觀念』,灌輸到所有學子的頭腦裏。

隨著一次次戰爭的勝利和領地的擴大,『書院』和『武院』也起了極大的作用,提供成批的基層文官和士官,讓政務和軍務非但不受影響,而且向上提昇了數個檔次。凡表現優異的也都陸續升遷,兌現了陸羽之前所承諾『改善自身家庭,創造美好前途』的話,更刺激了低階百姓相要改善的渴望。

據有巴、蜀後,有一天陸羽忽然以劉備的名義,下令各地作好『戶口清查』的預備工作,並先行準備政令宣導。這類工作在大漢年間有過數次,所以大部分人並不以為異。等到會戰結束,陸羽立即以快馬遞送緊急命令,要各地於三月二十日同時開封。命令的內容是要付諸實施戶口普查一事,而且出乎意料的,陸羽要各地凡從書院畢業的基層文官,甚至尚在求學的學子,全部在各州郡縣的衛戍保護下,一地又一地的舉辦『說明會』,宣傳『人生而平等,不可妄自菲薄』的觀念,鼓吹所有的百姓全都出來登記身份;凡登記的都可獲得權利,可按專長,由政府輔導就業:務農可獲足以養家的田地,工匠則由政府協助就業,從商則可向政府低利貸款……。

此舉引發各地世家豪門極度不滿,甚至有起而抗爭者。本來面對的只是衛戍軍,並非沒有勝算,可衛戍的後盾卻是劉備的大軍,那可是經過大戰洗禮的鐵血部隊呀。當然這班貴冑也動用了劉備軍政府中的關係,甚至諸葛亮和龐統都擋不住人情壓力,只能無奈的上門,希望陸羽稍微『高抬貴手』。對此陸羽並不退縮,反而從劉備處取得同意,下了一條極為強硬的命令:『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有私自蓄養或藏慝人口者,以謀反大罪論處。』這種罪名可是大到能誅九族的!這條命令一下,部分貴冑之家終於都屈服了,乖乖的依照法規辦理;不過有更多士族仍持觀望態度。

由於大部分地方官員都是陸羽提拔,或是由書院畢業分發的,所以都忠心的執行;少部分宥於人情壓力,立即被『暗箭』上報,幾乎一律遭到撤職查辦的下場。即使查明只是壓力之故,態度有所猶疑牽延,也被處以『永不錄用』的刑罰。這一來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好不容易有了『仕途』,豈能因此葬送?既知陸羽是『玩真的』權衡之下,所有官員無不凜遵。

有的士族不信邪的硬是抗命,也許一時成功。但是等到正規的駐守軍團來到,面對百戰精銳,如何能敵?不過處死刑終究是大事,陸羽也不願真的那麼作,所以私下吩咐把人抓來後,押赴刑場,先當眾聲明其罪狀,由辰時至申時,來個『疲勞轟炸』,然後上千刀斧手出列,呼喝作勢,把『犯人』直嚇得屁股尿流,再由幾名書院學生帶頭,讓圍觀群眾訕笑,說如此貪生怕死之輩,完全比不上戰場殺敵,百戰餘生的勇士,怎麼有資格自居人上?

陸羽用此種罕有的強硬方式對付反抗者,又對守法者承諾日後給與補償,加上利用輿論和宣傳,軟硬兼施的各個擊破,終於在兩個月後,完成了戶口清查的工作,落實戶籍。接著又按每戶資料,立即實施授田、授技、貸款等,務使人皆有業足以自養。

對於豪門佔有膏腴田野,富有貲財,陸羽並不剝奪其既有產業,但對田地則採取了『限田』方式,規定田須自耕,以免有荒廢之虞,每人佔田因生產力不同,不得超過某一數目,多者即由政府按價收購,或租或賣與流民或有能力耕種者。

陸羽也徵得劉備同意,頒下法令:領地內所有人,無論士農工商、甚至徒隸婢妓,地位一律平等,皆為大漢臣民,享有同樣權利,都負有應盡義務。原來依附甚至賣身者,也由政府按人頭豫先支付費用給世族,即可成為自由民,日後隨所得分年無息償還,直至償清為止;以後『人口』不許販賣,即使自願也不行,要賣也只有政府有權利,凡經查獲私販者,以侵佔朝廷公物罪論處……


如此多方配合,歷經年餘的艱苦奮鬥,在陸羽的不懈指揮和劉備的鼎力支持下,終於完成這項劃時代的改革。

在人口結構中,原來納入政府戶籍的最多,卻也只佔了約一半;另一半主要是將戶籍依附世家大族的人,和賣身為奴婢者,或因戰俘成為軍戶者,或無戶籍四處流浪者,最少的就是士族豪門了。現在他們的社會地位一致,不再有高下之分;職業也無分貴賤,重要的是在行業上有成就。此舉讓佔大多數的下階百姓,有生活改善的機會,如何能不努力?於是在劉備轄下的五州內,百業驟興,各行發達,人皆勤奮各司所職,也都出自內心的更擁載政府,不但提供劉備軍最後一統大漢,開拓四方的資本,也為帝國的長治久安奠立基礎。

遺憾的是,帝國的最後幾任君主和在位施政者,安逸守舊的走回儒家『人治』的老路,先是不顧貧富懸殊的現象,任其擴大傷害,又製造出一班『新貴族』,開放私販人口,終於導致社會結構的崩潰;加上天災流行,不能及時應變,造成農村解體,百業蕭條,許多人流離失所,結為盜匪,最後變成陳勝、吳廣之流,讓偌大帝國一朝沒落。

不過陸羽為帝國紮下的厚實根基,讓大亂不過僅僅二十年,就又歸一統;接下來的隋唐帝國,魄力雖不如蜀漢帝國,仍在一定程度上維持民權,因而在各方面也有著不差的表現,當然這是後話了。


除了政務和社會改革,軍事方面的重整也相當重要。

雖然大會戰獲得最後勝利,劉備軍的損失依舊慘重,亟需好好整編運補。

特別是在三大軍師心中,都有向西、北、南開拓的想法,一面算是藉此作為增加人口和獲取財力的便捷手段,一面對於軍隊來說,實際作戰仍是最佳訓練辨法,雖然免不了會有一些死傷,但以當時周圍的情況來看,自薩拉罕草原之戰、擊敗南蠻、聯合羌族後,已無重大威脅之對手,何況除三大軍師外,徐庶、陳宮、陳登、李恢等也都不是好惹的人物,即便是將領,如張遼、趙雲、張任、魏延等也是智勇兼備,應付起來綽綽有餘。

再說藉此機會,也可培養正在成長的新一代人才,如陸遜、鄧艾等。

由於關中、涼州向為良馬產區,獲得此地,對於劉備軍建立優良騎兵,有著深遠的影響,也是陸羽來到這一世輔佐劉備,建立帝業的一個無可取代的夢想。

為了建立足以媲美『前世』蒙古鐵騎的優良騎兵,陸羽還按著自己有限的記憶,盡可能在沒有隨時間消褪的情況下,在十年前就寫下了一紙簡短的草案,後來在蜀中建立馬場時拿出來,給許靖和馬超過目,二人大吃一驚,因為想不到陸羽對於養馬竟也這麼專精,當然陸羽照例要謙遜一番。

在陸羽的草案中大致提到:各地的馬為適應天候和需要,品種各有不同,能力各有差異。在大漢地區,最好的馬產在幽州和并州;當然這是由於戰國以降,中原與草原民族長期爭鬥的結果。草原民族依靠培養出來的良馬,建立起強大的騎兵,對中原進行劫掠;中原的反擊則是師其技以制之,盡可能用以物易物方式,引進優良馬種,建立同樣強大的騎兵,然後依賴更為充實的後勤,對草原地區大舉進擊。經數百年發展,幽、并之地的馬匹自然冠絕大漢。公孫瓚的『白馬義從』,袁紹的『幽燕鐵騎』,呂布的『并州狼騎』,間接反映出這種情況。即使是曹軍的『虎豹騎』,馬匹也幾乎清一色來自幽州、朔方等地。日後大唐初年,李世民冠絕天下的『玄甲天騎』,優良的馬匹即來自北方的突厥和并州自產。

另一個產好馬的地區就在涼州,主要是來自西北的好馬。漢武帝雖大力發展騎兵,但中原地區的馬種並不適合出塞作戰,因此迫切需要獲得新的優良馬種,就派人前往西域尋求,終於結交到離長安九千里,伊犁河地區的烏孫;烏孫以良馬千匹為聘請婚,漢武帝便以江都王劉建的女兒細君為公主,嫁給烏孫昆莫為妻,此後烏孫馬又被稱為『西極馬』。

之後漢武帝得知,有比西極馬更優良的汗血寶馬,產地是在大宛,派人易貨不得,乃發兵十八萬,費四年工夫,終於大獲全勝,扶立新大宛國王,獲五十匹良馬,並採集葡萄、苜蓿種帶回。這些汗血寶馬送往長安時,漢武帝下令沿途設亭迎接,因此絲路沿線許多地方都建有候馬亭。大宛國每年還向漢朝進獻兩匹「天馬」。獲得這批良馬後,漢朝很快就建立起更強悍的騎兵隊伍,軍事力量大大增強,尤其是馬場所在的涼州。漢末『西涼鐵騎』能威震中原,十八路諸侯莫能與匹,與此大有關係。

當然陸羽不會忘記『前世』的蒙古大帝國。不過蒙古馬並不算好,體型小、外觀樸素、速度不快,但粗食而耐勞苦,相當適合遊牧生活和軍事活動。這些陸羽自然不可能寫出來,但卻大略題到:針對地形、風土、用途等考量,可培養、使用不同的馬;但最重要的是保持其優良性及血統的純正。在這一點上作得最好的,便是阿拉伯半島上的遊牧民族,由於環境的嚴苛和篩選的嚴格,培育出來的純種阿拉伯馬。

陸羽在『馴馬草書』題到:篩選好馬有一定方式,平常盡可能讓馬匹只吃野草或草料,公馬在生四齒後,除留少數駿馬做種馬外,其餘即去勢,以消暴躁習性,且可長得壯闊耐風寒。從初春開始,讓馬匹盡量吃水草休息;初秋時便加鞍於馬背,繫於營帳左右,每天只餵少許水草,過了一個月後,馬匹身上贅肉全消,才開始騎騁訓練;另外馬匹在行軍時不准吃水草,因為容易得病。公馬既是種馬,雌馬相對於血統的傳承便很重要,必須細心照料調教,使其不但具有刻苦耐勞、兼具速度的特質,更有乖順服從、忠心護主的個性。


自得到雍、涼地區後,劉備軍即致全力於馬匹的嚴格挑選和精心畜養;除了西羌、塞北之地,最重要的是漢武帝時聞名的西北天極馬和大宛汗血馬,更是必求之好馬。

陸羽甚至透過絲路貿易,不惜重資,總算運來了一小批阿拉伯白馬。加上照著『馴馬草書』的方法,照料挑選出優良的馬加以培育,一年後,第一批看似體型較小卻優良忠心的阿拉伯白馬,足夠讓劉備軍重建的『白龍軍團』,裝備三個『白馬槍騎營』;再經過三年的訓練,實力比起當年公孫瓚的『白馬義從』猶有過之。

來自西羌的羌馬、西北的天極馬、大宛的汗血馬、塞北的胡馬等,在各馬場照著陸羽的『馴馬草書』,針對不同馬匹煞費苦心的培養下,兩年後,一天可跑數百哩,耐勞而無汗的成批優良戰馬,開始陸續裝備了『雷龍軍團』、『黑龍軍團』、『狂龍軍團』、『陷陣營』和『近衛營』,以及各軍團的騎兵營,不僅為帝國的統一累積強大的本錢,更在帝國建立後初期,征戰各地,使大漢盛世不僅延續了近三百年,更在疆域上不輸後來出現的蒙古大帝國。

當然以帝國的制度和文化而言,更是絕無僅有。

難怪『後世』歷史學者,對於評論『華夏最有影響力的人物』時,都不約而同的公推『玉麒麟』,可知一斑。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6:5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五七章 軍團改編

考量到會戰的慘重損失,戰後的復員,對敵戰略的佈局,三大軍師和幾名謀士總算策劃出一套各軍團的整訓擴編計畫。

首先是白龍軍團,面對五倍以上的優勢敵人,還能獲得完勝,殊非易事,不過也是損失慘重。戰前五營十萬人,會戰後僅餘不到四萬。正好關中在已過數十年中,流往荊州的百姓便達到了百餘萬,大部分都想回到故土。

三大軍師的『關中定策』中,詳細討論此事,最後決定,讓想要回來和遷來的百姓全數遷來,而將白龍軍團大部分交由張遼率領,保護遷往關中的百姓,順道調往關中整補,實有一舉數得之妙。

至於趙雲,先前在陸羽的暗示下,對陳邇已有好感,加上陸羽用很合適的方式介紹二人,從中牽線。

趙雲對誰不一定買賬,陸羽的賬他可不敢也不願推,加上受陳邇出眾氣質的吸引,自然一拍即合。

現在大戰結束,兩人的好事自然不宜再拖,正好劉備有意外出,巡視領地,加上基於戰略考量,偌大的荊州為九州爐鼎,百戰之地,在軍事上實在應該合理劃分,於是趙雲順勢率本部,調往荊南,為荊南鎮軍將軍。

至於荊北之地,在劉備的同意下,由原益州鎮將關羽,領青龍軍團移駐。益州也被規劃為二:南鎮將之職由張郃擔任,北鎮將之職由太史慈擔任。

白龍軍團仍維持五營十萬的編制,軍團長為趙雲,副軍團長為張遼;各營長分別是高翔、張著、張南、馮習、馬忠。

趙雲領張著、高翔這二營,鎮守荊南桂陽和零陵二郡;張遼領張南、馮習、陳到來到關中,經召募青壯整補後,駐守在雍州北面,一邊訓練一邊屯田,防範鮮卑、羯族的蠢動。

馬忠本從母姓,名為『狐篤』,此時剛恢復原性,改名為馬忠。由於忠懇有見識,經張松推薦前來關中效力,於是起用在白龍軍團中效力。

順帶值得一提的是:經由徐庶介紹,陳到與黃芸(就是陸羽先前在書院結識的)於戰後結為連理,一同前來關中。

陸羽十分高興,帶著喬瑛和秦思雨等一同接待,讓新婚夫婦倍感溫馨。

移駐荊北的青龍軍團,仍為四營八萬的編制,分別是青甲三營、刀校一營。正副軍團長為關羽、魏延,四營長為吳懿、雷銅、張翼、士仁。另獨立成立一營『青甲騎兵』,由關平任營長。

關羽和關平、雷銅負責鎮守宛城,張翼、士仁鎮守新野,吳懿守襄陽;魏延則另膺重任,負責鎮守潼關。

赤龍軍團移駐益州,主要任務是防守本州和支援各州的軍事行動,仍編為四營八萬,分別是重甲步兵三營、刀弓步兵一營。

正副軍團長為太史慈和嚴顏,四營長為吳蘭、卓膺、霍峻、孟達,分駐在巴州、成都、劍閣、涪水關,也是屯田訓練另獨立成立一營『赤龍鐵騎』,由臧霸任營長,負責鎮守上庸。

雷龍軍團與涼州軍合併,擴編為八營十六萬--之所以這麼大規模,不言而喻,自然是為了對西北來個正面重擊。

軍團長為馬超,副軍團長有二人,分別是紀靈和馬岱,八營有重騎六營,營長分為劉辟、邢道榮、龔都、陳應、鮑隆、劉度,輕騎一營,營長劉賢,
輔助一營,營長為鞏志。

金龍軍團原只有一營二萬,以嶺南山越軍為主,而在山越族大舉歸附後,擴編為四營八萬。

正副軍團長為黃忠和沙摩柯,四營長分別為費棧、呂合、秦狼、鄭胃,組成份子幾乎都是山越族民,主要鎮守於交州之南;平時維持一定兵額,在沙摩柯的主導下,逐漸向南蠶食;其他大部分散在各地屯田訓練,有事方征召出戰,另由嚴歷擔任金龍軍團的後備訓練官,平時對山越青壯施以嚴格訓練。

海龍軍團則將荊、交、蜀的水軍合併,為因應將對戰江東軍,以及向南拓展需要,也擴編為八營十六萬。軍團長為甘寧,副軍團長分由文聘、黃權、龐林擔任。

八營分別為江夏駐二營,由甘寧統率廖化和蘇飛鎮守,長沙輕甲水戰師二營,由龐林和徐盛鎮守,海南海戰師三營,由黃權、文聘、傅彤統率鎮守。

關於甘寧,也有了好消息。

原來他在擔任交州鎮將時,陸羽將之前救來的葉兒交給他看護,二人因而漸萌情愫。

大戰一起,甘寧受了重傷,葉兒更是日夜不離的服侍。

戰後消息傳到關中,陸羽只淡淡的說一句:『應該給人家一個名份才合適。』於是讓張月兒認葉兒為義姊妹,將二人的婚事定了下來,準備和趙雲、陳邐一同舉行,只等劉備到達主持。

至於甘寧交州鎮將的職務,改由黃忠擔任。

狂龍兵團仍為二營,卻分為龍槍營和龍狼營,各擴編為四萬,軍團長為龐德,領一半龍狼營鎮守在汝南;龍槍營長為張郃,除了原曹操降軍中仍願投靠者,再加上招募而來的蜀中青壯成立,由張郃負責訓練指揮,副營長由李恢調來擔任,與另一半龍狼營在營長張任及副營長呂凱的指揮下,一起準備好,應付接下來可能與南蠻的交戰。

此外還有黑龍兵團,駐守三輔地區,編為重騎二營四萬,軍團長為張飛,副軍團長為王平,二營長分別由孫觀、吳班擔任。

王平當然也有了好消息,在陸羽和馬文鴛分別遊說下,馬雲祿試著和王平『約會』,幾次下來,感覺還不差,尤其是王平的『度量』不錯,讓馬雲祿感到有『發揮』的地方;終於在劉備巡視地方回來後,替他們舉行婚禮。

作為王牌預備隊的陷陣營擴編為二營四萬,由高順擔任軍團長,副軍團長則由隨張遼入關的陳到擔任,分擔高順的重任,可謂適才適所。

劉備的近衛營仍維持一營二萬,團長當然還是管亥,副團長則是劉備的養子劉封。

其他還有地方衛戍軍,如漢中地區有衛戍軍二營四萬,分別為精騎營和步軍營,軍團長是楊任,副軍團長是申耽。


涼州久為百戰之地,民風驃悍,加上成宜、侯選、程銀、李堪、張橫、梁興、馬玩、楊秋等『旗本八將』不想當官,因為嫌管理政務民事太麻煩,只喜歡領軍,所以在陸羽的規劃下,成立了涼州衛戍軍,由他們八人率領,與羌族聯手,向西南等地發展。當然這是後話不提。

軍事主導上:關中地區由陸羽負責;益州地區由諸葛亮兼任,而由陳宮坐鎮南中;荊州由徐庶坐鎮宛城,與關羽共同負責北部,南部由趙雲和龐林,江夏則由甘寧全權負責;交州由費褘、黃忠、黃權決定;涼州由龐統負責,汝南則除了龐德,陸羽還指派了伊籍擔任輔佐。

此外,陸羽特意將『參事』之職獨立出來,成立『參軍府』,構想來自『前世』的德國『參謀本部』。主要職務:平時規劃各項戰備訓練,糧餉的籌措運補,戰略意圖和戰術層面的設計,情報的收集分析;戰時則規劃統籌後勤的暢通無虞,兵員的調動行進無礙等。參事中郎將之職暫時出缺,副中郎將則由隨張飛入蜀,為人十分低調,卻相當有才能的宗預擔任;其他職務幕僚,則由書院及武院的畢業生中,數理方面成績優秀者充員。畢竟作戰雖然不拘成法,但是細節的規劃還是相當重要。否則發生有兵卻無餉缺器,分進合擊時無法互為呼應,或因地理不熟反而自行絞成一團,還想出奇制勝徒然空口白話。現在有了『參軍府』,各兵團出征時,就能派足夠幕僚隨行,提供主帥各項建議,協助掌握處理各種情況,使主帥只需專心作戰求勝即可。


如此一來,劉備軍擴編之後的規模,達到百萬之數。

鑒於這是計畫草案,必須以逐漸的方式付諸實行,這是由於劉備軍轄地的人口不到九百萬,卻要養百萬大軍,實在是一沉重負擔。

所以陸羽還是採用起兵初期的方式,一面以屯田的方式開墾良田,減輕支出負擔,另一面和馬鈞討論,研發出用諸如風車、腳踏水車、馬耕犁等更為便利而實用的機械。

三年後,不但關中成為沃野千里,畝收皆達一鍾以上(註:約等於六斛四斗。古時一畝良田收五斛以上即為良田),即便交州、蜀中,也因為天公作美而連年豐收,讓劉備軍短期內不致有糧餉短缺之虞。

當然關東和江東也是同樣情形,但劉備軍佔了地大和地利的便宜,相較之下,直接獲致的利益非二家所能比。

正因如此,各軍團要到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才達到計畫擴編中的滿員水準。在此之前,僅有雷龍軍團、狂龍兵團、金龍兵團在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時,先達到滿員的標準;這一年開始,也是劉備軍準備對外拓展的一年,故為不得不然的措施。


荊州地區的安撫,以及作為戰略位置的調整,也是三大軍師討論的重點。漢末由於大亂,荊州人口一下由百萬達到二百多萬,湧入的人口差不多都來自關中地區。後來曹操征袁術,又有百多萬的人口逃來。

這次三家大會戰,戰火蹂躪最厲害的地方正是荊州,使得此地的民心大都惶惶不安,深恐再來一次大戰,使家園慘遭劫難。

雖然捨不得祖先故土,但沒命哪來保家的本錢?於是除了大部分想要回到關中的人,陸陸續續或在誘人條件下,或在劉備軍祕密的勸告下,也都捲起鋪蓋,全家扶老攜幼,邁出坎坷的步伐,或經陸路,或由水路,紛紛來到關中開墾。到了建安十九年年底,公元二一四年,荊襄地區人口由三百多萬減至不足九十萬,大多是觀望著不肯遷走的百姓,以及劉備軍的駐軍,還有各城市中經營工商業的人員。

偌大的地方由繁盛而任其衰萎,讓許多人感到不解,連曹軍和江東的謀臣都不太明白,只有郭嘉和周瑜看出其中的原因,卻也不能不把這塊肉吞下,因為在三家瓜分有限的資源下,畢竟誰的人多土眾,誰就有希望一統華夏,結束分裂。至於劉備軍中,只有規劃這個大戰略意圖的三大軍師,才能全局綜覽,乾綱在胸;即便徐庶,雖猜知大概,一開始也不太贊同,直到陸羽前來,明白分析,才轉而全力配合。

不過為了後續戰局的方便,徐庶全力規劃荊州的防守和軍隊的訓練,又把空出來的地方闢成馬場,培養戰馬及牛、羊等畜產,同時祕密收集木料,建造各項運輸工具,大如船艦,小如四輪無蓋車等,一度讓江東軍十分緊張,後來才曉得徐庶的用意,卻為時已晚。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五八章 民生政策

第一次三家大會戰,主要的戰場是在劉備軍的轄境,加上後期司馬懿和曹軍一度深入蹂躪,震動蜀中。

總體來說,這次戰爭的勝利成本太高了,不但未能帶來戰略態勢的改善,反而相對惡化了戰略上的處境。

這道理很簡單,就是張儀在《戰國策》裡遊說齊王的話:齊與魯三戰而魯三勝,卻終亡於齊;趙累勝秦而卒亡於秦,原因就是齊大而魯小,秦強而趙弱!同樣的道理,劉備軍雖然經不起打敗仗,但是連成本太高的勝仗都不能打!想想看:歷史上有誰是靠自己的一點小聰明成就過大業的?匆忙上陣難有打勝仗的,打贏了最後依然討不到便宜。

好比自身虛弱的人,天上即便掉下餡餅來,想接也接不住。所以真正要注意的,就是『好好鍛煉身體』,不然終究會自食惡果。所謂的『機會』是可一不可再。

經過這次大戰,三大軍師都深有所感,雖然僥天之幸贏了,但是得到那麼大的地方,相對增加防守上的困難,如果再不紮實的花苦工夫,作好各項規劃,只要再來一次,誰也不敢保證運氣仍然會站在自己這一邊。

雖然會戰勝利,安定民生人心卻為當務之急。為此不僅整個官僚體系,包括軍隊兵士也顧不得休息,全都動員起來,為滿目瘡痍的戰場和民間,作徹底的清理打掃及重建工作。

一來是避免疾疫流行,二來是重拾民心,儘速恢復生產。

接著是產業規劃及交通建設。雖然財政困難,但是產能不足,經濟不暢,只會形成惡性循環,倒不如短痛長樂,先把必要的各項基礎建設作好,日後必能水窮雲生。

交通建設在陸羽心中,是無可取代的偉大計畫。

在戰時,便利的交通可讓大軍迅速集結,具有高度機動,對後勤補給的重要更是不言而喻。

在平時,這不僅便於行路,更是繁榮貿易和文化交流的大前提。

為此陸羽選拔許多這方面的專才,先把秦代的秦直道故道找出來,動員人力加以清理、修復,然後配合工程專才,在沿路種植防沙林如柳樹、松柏、長棘、木麻黃等,甚至遠從交州引進瓊崖海棠,又成立『養工處』專門定期維復。

半年後,從長安有六條修復的故道,可以北通固原、甘泉等地,南可越子午谷抵漢中,東達潼關、秦南渡,西經陳倉到達狄道、榆中(金城郡)等。

此外,在綜合各方面的意見下,由工部主導了一連串的地方直道工程,分別是益州方面:由成都通往越巂郡的兩條大道,分別經由漢嘉郡、旄牛縣,和經由犍為郡、南安郡;由成都經巴郡通往巴東郡的大道,直到永安,扼住三峽入荊州的襟喉,又由巴郡另分出往江陽郡的大道;由成都經梓橦郡通往巴西郡的大道,再由巴西郡經劍閣通往漢中郡;梓橦大道則通往陰平郡及武都郡,再連接陳倉道。

陰平郡大道完成後,日後再向西北連接狄道,再向西通往河、湟等地;這自然是為了開拓西北,征討党項族之用。漢嘉大道完成後,陸羽立即和龐統協商,指派赤龍軍團利用閒暇,修築通往藏族居地的道路,準備也把西部的這一片看似荒漠,卻蘊含畜產、礦藏及地利的高原,盡可能納入掌握。

通往越巂郡的大道,不必說也知道,是為了南征之用。完成後不但立即增兵運補,同時又修築通往連接交州的大道,好將劉備軍麾下的領地,盡可能融為一體。


漢中的形勢險要,若要聯絡雍、益為一,暢通無礙的交通更是重要。於是從南鄭規劃四方六道,分別通往子午谷、斜谷、經西城至上庸郡、連接武都和陰平二郡、通到劍閣和梓橦、經漢昌和宕渠直到巴東郡。最後一條大道最為艱巨,卻也最具軍事價值,歷經四年才完工。這一來將整個大漢的西南聯絡成一個大區域,促進了經濟、社會、文化、軍事等的交流和發展。


涼州方面,將金城大道延伸至張掖郡,最後向西北發展勢力,三年後來到敦煌郡,及於玉門關及陽關,開始增兵運補,為西征作準備;同時向東北至西海郡連接居延,為北擊已逐漸形成隱患的鮮卑和羯族作準備。


交州方面,陸羽責成交州刺史費褘,就地籌款募人,修築由南海郡通往揭陽的直道,然後延伸至與江東軍的邊境;向西修築經合浦郡到達交趾郡的大道,於完工後隨即增兵運補,打算不僅從南越族手中收回九真郡及日南郡,還大舉移民開發此地,及於南邊的大海,好能成為日後帝國的糧倉之一。

另修築由合浦郡經鬱林郡、蒼梧郡通往建寧郡的大道,準備把南益州及交州聯絡起來,互為犄角。


除了陸上交通,水運是另一個重點。三大軍師商議後,責成工部成立『船政司』,凡能行船運貨的江河水道,派專員探勘各合適地點,接著分別成立船廠、渡口、駐所、工務司等,以達『貨暢其流、行旅方便』的目的。


這些工程每一項都是大手筆,不僅要耗費巨資,人力更是一大需要。幸好陸羽在這方面的宣傳作得夠,加上劉備軍在政務的治理上相當清明,讓百姓大多感受到安居樂業的幸福,尤其許多原來徒隸之屬,因為成為政府編戶,生活改善,感念之餘,更是竭力思報,於是在農工業務較清閒時,幾乎都是自動自發,有力出力,而且大部分自備糧餉,在三年內便陸續完成大半的工程,使帝國在後來的經濟發展上,躍升了不只一個檔次,從而富裕了民生,更讓百姓感受到沒有白作工。


另一項攸關民生至巨的改革重點,就是田地重劃分配。中國自古以農立國,而各行業中,農業可說是主要的『生產』來源,說是國家生存發展的根本也不為過;在人口分佈上,也以從事的人最多,所以合理的分配農地與課徵農稅,便關係到整個國家命脈的強弱。

在陸羽的力主堅持下,關中和梁、益、交州地區,除兵籍外,於稽核實際戶數人丁後,立即公佈相關法令:

一,每戶家中十八至三十歲之男丁,皆須應征,於每年農閒時受一定之軍訓。

二,今年秋收過後,所有無田契之田畝,包括被強佔及被官府賣的土地,統一收歸中央所有,再行按實際稽核所得家戶人丁分配耕種,來年以一成半收租。租期暫以二十年一簽;若無特殊情況,二十年後今日所耕種之地,依然由其耕作,但會因家中人丁增減而有所增減。若家中有丁長在伍者,伍丁雖可領租地,由親屬代耕,仍須繳租賦。若伍丁為國捐軀,其租地可免租賦,另由中央撥銀撫恤,二十年租地期滿,若有子嗣可優先承租,不然由中央按基本價收回。

三,由戶部劃出合理荒田,作為各軍團屯田之用,收穫由戶部按市價估算合理收購;所得除部分作為軍團公費,另按實際從事屯田人口,按工發給糧餉;各軍糧餉供應由戶部負責核定,倘有剋扣糧餉者,將依法嚴處。

四,三十歲以上之軍士,倘無意於軍事,可轉為民籍;若暫無田可授,可專事軍中屯田,惟須多納一成兵賦。如有意於其他行業,可由軍團低利貸款並輔導。

五,軍士在軍中服役滿十年者,或超過三十五歲,可領一筆費用除役,另由家中年少者代之。惟四十五歲前仍為常備役男,須每年定時接受軍訓;政府可於戰時視需要征召。

六,一般民籍的賦稅,依各地經濟情形,由戶部在當地公告,或以實物,或照公告市價,於規定時間內繳納。


不過公佈的法令中,最重要的,對日後影響最深遠的措施有二:一,打破大漢四百年多來的傳統,規定士族紳民『一體納糧、服役』;二,按地力生產,限制每丁及每戶所能佔田的數量;如有餘田出租給佃農,收租不得超過政府;放佃超過五年之田地,佃農有權依公定地價購買,地價由政府按最近十年平玓產量課定。

由於牽涉到世家、士族的既得利益,這班社會的上層階級反彈的程度相當厲害。

不過陸羽也不是一味的強權相加,而是輔以配套措施,例如幫助這班士紳經營各項工商業,給與一定的免稅優待,鼓勵他們向邊遠地區開發,開發的利益與風險皆由中央共同承擔……這樣的甜頭與棒頭齊下,讓他們不能不接受;何況他們雖久據社會上層,畢竟社會階層的主力還是廣大的農業從事者,卻紛紛支持以上的措拖,加再上教育及政策宣傳等,終於把這個可能引發災難的巨大風波,逐漸削減其威力,三年後便消弭於無形了。

不過要執行這樣重大的改革政策,最依賴的莫過於官僚體系。過去這個體系大都為世家大族所壟斷,互相勾結攏絡下,才會造成社會利益嚴重不均衡且每下愈況的情形。這也就是為什麼,陸羽要實施軍政二元化,把各地的官吏任命權緊握在中央手裏,同時借助書院和武院培養人才,取代這種可能形成朋黨或家族壟斷的情形。

雖然這樣,還是總有令人扼腕的狀況發生。


一天,劉備召陸羽到府衙議事。一坐定,劉備就把一封公文給陸羽過目,詢問他的意見。陸羽看了一下,原來是益州情報單位送來的密件,具言廣漢太守張肅,如何仗著弟弟益州刺史張松的威勢,貪污、橫行不法的事。

陸羽想起『前世』記載裏,張松就是被他這個哥哥害死的。張松對其兄張肅是友愛到家,可惜張肅太也怕死,以擔心自家人受累為由,密告劉璋,害得張松全家被斬。看來這個張肅的人品實在不怎麼樣,再仔細看來函所言,即或有誇大之處,到底離事實不遠。

想著陸羽道:『大哥是否顧及張刺史,所以難下決斷?』

劉備歎道:『永年是於我有大功之人。若以此事定罪,恐寒了眾心。但是信裏說,他確有褊袒之嫌。這實在難斷阿!』

陸羽道:『其實還有一點很重要。永年因為立了大功,官居刺史,不免有人心存嫉妒,想乘勢落井也說不定。……我看凡事須眼見為憑,兩端核實才可斷定。大哥不知道有沒有興趣,親自走訪一趟廣漢,詢問當地百姓看法。就當作是「微服出巡」,順便可帶兩位夫人出去散散心……』

劉備聽了,頗為心動,卻考慮到政務處理,一時沉吟不決。

陸羽又道:『一般百姓中,也有不少年高德劭,或賢達之人。大哥微服私訪,可藉以結交,獲益必多。同時施政總以安民為旨;倘百姓感受不到,甚至感到攪擾、受欺凌,大哥也能先一步從中明白得失利弊,儘快導正過來。何況有這些民間朋友,不分地位、貴賤,大哥可鼓勵他們直言無諱,那麼對地方吏治的情形,也能有另一算是中肯的明白。這實在是一舉數得阿。還有,子龍和興霸的事,你也可以去主持一下,免得這兩根「木頭」老楞在那裏,一點也不懂情趣……』

劉備聽著笑了起來,忽然也半開玩笑道:『子誠不也是?之前對幾位弟妹就像木頭一樣……。嗯,就依你所言。一切公事就拜託你們三人了。如果有事懸而難決,或者等我回來,或者就差人送到我那裏。不過我信得過你們,應該不會有什麼需要我才能決定的……』

當然劉備還是算錯了,至少有一件事真的就需要他才能決定,因為陸羽想決定卻由不得他,旁人卻不敢替他作決定……結果只好等劉備回去。

三日後,在管亥和二十名精選鐵衛,以及百餘化裝成各種身份的侍衛從旁保護下,劉備帶著二位夫人,展開了轄地的微服出巡。的確如陸羽所說,此行劉備感到收獲極大,特別是結交到許多民間好友,幾乎都很樂意提供給他各種寶貴意見,也把官吏的好壞和一般百姓的想法,以暢通的管道讓他儘快的明瞭。

日後劉備登基,即留下一道詔令:後代凡為帝者,皆須勤於微服私訪,結交民間友人,聽取基層心聲。

蜀漢帝國建立後,能有垂三百年之盛世,實有賴於此一措施;而帝國的崩解,也是由於最後幾代皇帝,沒有遵守這道詔令,恥於下交下問,不知民生疾苦之故。

到了廣漢郡,劉備詢問了當地百姓的看法,方知張肅的確是貪污不法;其弟張松雖有告誡,卻屢勸不聽,張松又於心不忍,才會有眼下的局面。劉備又虛心請益,大部分被問到的百姓,都對貪官之行恨得咬牙切齒,應予嚴懲不貸,對包庇的張松也該連坐;但有少數較理性的百姓認為,張松還算是不錯的官員,何況友愛兄長,不忍加刑,乃人倫之常,只要申誡一番即可。

此時陸羽捎來一封信說,雖然按法張松有罪,但法律須不外乎人情,何況倫理實為大義;劉備既身為首長,可酌予法外施恩,以昭恩威云云。當然最重要的,陸羽也題到,法令條文須明確合理,盡可能避免形而上的爭論和藉口,寬嚴皆須合乎人性;特別是所謂的『大不敬』和殘忍的『族連坐』,實在應當廢除。這一點劉備在巡視回去後,經過與陸羽再三討論,終於同意了。日後改朝換代,刑法制度又恢復了前朝的嚴酷,直到一千五百年後,封建制度從歷史舞臺消失,法律才逐漸的考慮到人性層面。對此後世的歷史學者,無不稱讚蜀漢帝國的文明進步,而歸功於真正的推手-陸羽。

關於張肅和張松,劉備考慮良久,終於下令:張肅貪污在先,又不服勸諫在後,故革去官職,收押按律問罪;不法所得於追討後歸還,如無可還則充公。

張松雖愛兄,卻使百姓受苦,於法雖不容,於情尚可憫,由劉備出面作保,原職戴罪立功,另罰俸三年,充當廣漢建設之用。至於張肅家人,交由張松嚴加管教;若有不服管教,再行犯事者,嚴懲不貸。

廣漢太守一職,在當地百姓的推舉下,劉備決定,征召由襄陽避難而來的羅蒙接任。當陸羽看到劉備的手令,覺得名字很熟悉,於是找蔣琬來問個詳細,最後終於想起他就是羅憲的父親。於是派快馬送去任職令,又囑羅蒙將兒子送至長安武院就讀。

由於張肅事件,劉備在返長安後與三大軍師討論,決定日後凡有親戚同為官吏者,除了儘量避免在本鄉外,還得互不統轄,至少每三年稽核一次後調遷。除非本身意願,加上當地耆老賢達組成的『民眾會』上書申請,才有連任的可能,但以一任為限。這使帝國的治理,逐漸從人治向法治的方向傾斜過去,從而穩定了民生。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8:15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五九章 百年之計

巴蜀之地原就富饒肥沃,加上秦嶺的保障,使得氣候溫暖潮濕,糧食生產豐富且多樣化,有米、麥、棉花、油料、麻類、茶葉、烤煙及各種水果,同時蘊藏許多天然資源,如可燃的石脂水(石油),貴比黃金的井鹽,還有煤炭、鐵礦、銅礦、硫礦、明礬等,都有待開發出產。此外還有桐油、生漆、竹器、木雕、酒類、藥材及蘑菇等,更有聞名天下的蜀錦。

只要政治穩定清明,要使境內數百萬人達到豐衣足食根本不是難事;即使在劉焉父子統治時,這裏的士族大戶錦衣玉食的程度,比起江東六大家毫無遜色,其富裕可知一斑。

不過貧富相差太過懸殊,吏治情形普遍不佳,官商勾結相當嚴重,使一般中下階層的百姓,無不渴望明主清官當政。劉備的入主,帶給他們相當的期待。

起初為了安定政局,陸羽等還不敢作太大的更動;而不過年餘,就爆發了大會戰,百姓未先感受到德治,先感受到稅課與勞役之苦,不免心存怏怏。大戰既已結束,百姓的這些情緒自得顧及,否則外戰剛平,內憂再生,實大害於統一之業。

在大戰期間,除了糜、甄、秦三大家,蜀中願意出錢出力的士族,除了已為官者,大都採觀望態度,造成劉備軍心理與後勤上相當的負擔,甚至在秦家全力支持後,還想乘亂發『國難財』。

所以在會戰結束後,陸羽等人也毫不客氣的主導改革,一面對這班士族富家等既得利益者開刀,軟硬兼施的逼他們把財富一一吐出來,均霑給百姓。不過為使這班人不致勾結一致,引發騷動,陸羽等人還是用循序漸進的方式為之,間或採行一些讓他們彼此相爭互奪的措施,以分化他們的力量。反正這班人既飽暖慣了,不免有一些不法犯行,要整治他們還是容易的。

陸羽的構想是成立『民眾會』,以郡縣為單位,由各鄉里民眾推舉出數名耆老賢達組成,功能是對官員施政作評議,對爭議的訴訟案件提異議,對朝廷的施政作具體建議等。

既然是由民眾推舉,自然要辦理類似『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否則又可能淪為沽名釣譽者的捷徑或遭豪門把持。為此三大軍師設計出一套方式,讓真正的賢能者被選出來,領導『民眾會』。

『民眾會』受到中央的充分尊重,可直接對地方官員的廉能和施政提出異議;當然說到『建議』就是『建議』,至於接受與否在於中央。不過除非遭彈劾者能提出充分證明,但也不免會被調職,否則容易引發衝突。

這樣一來,就讓民意有充分上達的管道,同時在治理上符合照顧到大多數人的利益,對於穩定政局助益很大;又能除去社會階層帶來的不公,削弱世族豪門的勢力,使社會風氣趨於平和。

不過既得利益的世族大姓,久居社會上層,直接間接都把持了政治局面,習於高人一等,此時受到衝擊,也並非都愚昧到不曉得要互利共生,亟謀反制之道。

如果要把他們對政治的影響力降到最低,根本的解決之道,還是培養人才取代。

這時書院和武院的重要性,便顯露出來。

當初成立書院和武院,陸羽的目的主要的不是普及教育,而是拔擢人才。

歷史上許多人才,都是出身寒微;他們固然勤奮苦學,但真要論起他們成功的原因,往往是令人感到些許悲涼的『運氣』--運氣好的得到朝廷青睞,一舉成名;但卻有更多運氣不好的人,滿腹經綸才學,胸懷鴻鵠之志,卻『牛驥同一皁,雞棲鳳凰食』。

以名相呂蒙正為例,若不是生在科舉時代的宋代,有機會靠考試得到拔擢,而是活在世族政治的漢代,恐怕也只能困阨一生,抑鬱以終了。

陸羽提出的普及書院教育構想,是在各縣設立縣學,讓十歲以下的孩童可以就讀,一切生活費和學雜費都由政府支給,只有書籍費用由自家承擔;就學三年後考試,取成績優秀者入郡學就讀,同樣三年一試,再擇優秀者按專長、興趣進入各州書院或武院進一步學習,考試畢業後,便可在各州擔任中下級官員和軍中職務。

當然更為優秀者,就被選入長安的中央書院和武院深造,合格畢業後即可擔任中上級官員或軍中將校。

為了儘量避免人才被埋沒,雖然經費拮据,陸羽仍要求各級學院,凡有資質特佳卻家境清寒者,准予一切免費;甚者可由地方耆老作保,開具證明,提供清寒救濟,讓這樣的人不致因家累而輟學。

這一措施不僅嘉惠許多瀕臨貧困的家庭,帶給他們對下一代的期望,也勃興了求學、習技的風氣,為日後帝國垂三百年之盛世,提供了最佳的後盾和穩定的基礎。


另外陸羽還開創了風氣--成立女子書院。本來這只有在荊州書院施行,主要對象是各官員的女眷。現在鑑於人力不足,且各面都需要人才,有時一些較細緻的工作,由女子擔任更方便。尤其在戰亂之世,女子的比例高於男子,如果還不善用,死守古人教條,對陸羽來說那就真的是笨到家了。

在陸羽的主導下,先在各州大郡成立專門的女子書院,培養女子識字及專門的技能,諸如護理、紡織、雕塑、會計等。

如具特出才藝或資質特佳,也可同樣進州學、甚至中央書院學習,畢業後可擔任書院教師之職,或進入公營企業擔任專門雇員,待遇相當優渥。

擔任教職的,當然是以陸羽的幾位愛妻為主,如秦思雨、蔡琰教授星算及文學,糜貞教授醫學護理,甄宓教授商學、會計,連喬瑛、張月兒也不甘寂寞,分別擔任書院的樂師及廚師-哦,不是司琴和司廚,是當音樂老師和廚藝老師。當然,像黃月英、百合公主等,也在教師之列。

二年後,紛紛有學成的年輕女子,或者擔任書院助教,或者把所學應用在社會中,開店經營或從事工商,不僅為各行業注入新鮮的活力,也讓政務的運轉和工商的繁榮,都有高速的成長,為劉備軍日後的統一大業,以及向外開拓,一再累積了厚實的根基。

如果有女子不讓鬚眉,自認習武不輸士兵,也可進武院學習;若通過各等考試,也可在軍中擔任校尉等職,主要是負責文書及後勤業務,甚或必要時也可支援戰場。不過前提是要在心理素質層面,通過非常嚴苛的考驗;否則在這個年代,女子上戰場天曉得會遭到什麼後果。這可是十個陸羽也承擔不起的嚴重之事啊。

為此陸羽考慮良久,終於成立了華夏有史以來,第一支女子『特種隊』學校,教官的人選,自然是他的愛妻,馬文鴛和秀兒,還有以後接回來的孫尚香,此外還有馬雲祿。

建安十五年,公元二一○年,終於有了第一屆的畢業生,包括了文聘的女兒文鷺,關羽的女兒關鳳,高順的女兒高琳,張遼的女兒張玉兒,黃忠的女兒黃天玉等,首先被派往西北,在雷龍軍團裏任職;半年後,她們在戰場上大顯身手,為父親也為自己,掙得了極高的名聲,不過更重要的,是無形中也得到了好姻緣。這是後話,在此不表。

女子書院和武院的成立,間接影響的是女子地位的抬頭。過去由於生產力主要依靠男子,所以女子逐漸變成附庸,甚至流為如同無人格的貨物,可任人『交易』。現在藉著給她們一展身手的舞臺,發揮了她們的確無愧『半邊天』的地位,在職場的表現絲毫不遜男子,使社會中一些受歧視的職業,因為專門技藝而提高了,例如『賣藝不賣身』的歌者、舞者、樂者。

當然最重要的,就是陸羽原先提倡的:凡在書院的學生,可以發表任何言論,不用受老師的追究,即使與老師的觀點相悖;還鼓勵同窗間互相交流辯論。在蔡琰、甄宓、秦思雨等才女的主導和鼓勵下,女子學院的學生,紛紛對傳統宗法社會中『男尊女卑』的思想,提出多方的質疑及辯論,諸如:何以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男子可以多妻,女子卻要守節?男子可以休妻,女子卻不能離夫?男子可以棄舊迎新,女子卻不能要求白頭偕老?為什麼『婦人識字多誨淫』,無才便是德?夏桀、商紂無道,親小人、遠賢臣,那不都是男子嗎?何以獨怪罪『女人是禍水』?……

由於劉備的支持,陸羽的堅持,所以很快的就讓轄下五州的男丁、女子都動員起來,為戰後的重建與建設的繁榮一起努力。雖然人口僅佔大漢的三分之一,但相較於男女有別、對女子仍多歧視,一時還無法接受這種先進想法的關東與江東而言,進步的幅度自然是以倍計;何況劉備軍的轄地幾達大漢的一半,又處於可以向三方開拓的有利局面,怎麼都佔優勢。隨著時間的推移,一統大業幾乎指日可待。

日後寥寥數卷的《帝國簡史》,簡述帝國一統的過程與功過,竟有一卷專論女子書院的成就,可知陸羽的這一堅持,影響有多深遠。

總體來說,按陸羽的規劃,劉備軍轄下的五州,各在州治所在成立州級書院及武院;長安則成立中央級的書院及武院,地位等同於兩漢時的太學。


為了提倡學術風氣,陸羽還主導了一項影響深遠的宏大措施--建造一所『萬世書閣』,由蒲定設計、馬鈞施工,等於國家圖書館,盡可能搜羅民間藏書,鼓勵各方捐贈,還找了一班文筆工整的文士,把其中非大量使用的書籍謄抄五份,校對後分藏於五州的州治所成立的『千秋書館』,供書院和武院學生借閱。

為了怕書籍受損,陸羽定了一個辦法:各級書院凡欲畢業的學生,至少須謄寫三至五本不同的藏本書籍。由於活字印刷技術,許多重要的書都普及翻印,提供學術辯論及研究。

此舉建立了自東漢和帝以來--或者說得更大,是自華夏有史以來,盛況空前的讀書風潮。

各藏書閣的設計,採用極為嚴格的保護措拖,主要是為避火、避蟲、避風、避潮、避雷、避震等,同時四周環植竹木,又在書閣前鑿池蓄水,嚴禁攜帶一切火種接近;同時訂有《書約》,由專人具體管理。每隔十年,便須將藏書重新全部審核,視需要重新摹抄校核過,重新典藏。

帝國一統,在陸羽辭世後,子孫遵其遺意,建造了一棟『百芳書樓』於廣元,一面作為對他的追念,一面當作陸氏子孫的私人藏書樓,不但將住宅與書樓隔離,並且由長子陸函立下規矩:『代不分書』!而且不論子孫如何開枝散葉,每代均須推舉至少二人,盡到守護管理之責。

三百多年後,帝國崩解,群雄逐鹿,各地書院、書閣多少遭到兵燹或回祿之災,惟有『百芳書樓』因斯人斯事,加上廣元的地理形勢,使得此樓果如其名,得以百世流芳。

書樓前除了有陸羽和妻兒們的手跡碑文,尚有包括劉備在內,歷代帝王的禱詞,大意為:書樓所藏之書,實為文化縮影,道統傳承;盼無論誰主政天下,都能體會此理此心,庇護無損。

因此雖帝國變遷,甚或日後蒙古、滿清入主中原,當權者無不嚴囑將士:廣元為道統之地,非令不准擅入;『百芳書樓』乃民族文化所繫,妄損者嚴懲無貸。此是後話不提。

進入長安書院就讀的,除了關羽和張飛的孩子,以及陸遜、鄧艾、文鴦等人,還有幾個是陸羽特別留意的。

如陳群的兒子陳泰,字玄伯,是能與姜維一比的優秀人才。

按陸羽『前世』的記憶,若非他在狄道之戰力敗姜維,搞不好姜維就能取得連諸葛亮都無法到的勝利,延長三國的局勢。現在由於陸羽的來到,陳群變成蜀國官員,自然陳泰也到書院就讀了。

還有羅蒙的兒子羅憲,字令則,此時年方十三,已經以才學知名,不過陸羽卻曉得他也深具軍事才能。日後羅憲果然在戰場上大顯身手,又勤於地方政事,累功升為威北中郎將,威望卓著,且將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條,無論華夷皆服膺之,頗有政聲,與黃崇、陳泰齊名後世。

黃權的兒子黃崇,也是第二代首屈一指的人物;日後蜀漢帝國第二代的名將備出,除了『四英將』,陳泰、羅憲、黃崇也是既能領軍作戰,更長於內政的出將入相型人物,又被稱為『三才將』。

張遼被調到關中整補,自然也帶著妻子鄒美人和兒子張虎。張虎無愧名將之後,在書院與張苞、關興等相善,日後與黃忠之子黃敘、趙雲之子趙統,列名為新一代的『五虎上將』。

黃忠的兒子黃敘,本來應該因病早逝,卻因陸羽穿越時空來到,改變天時,延了半年的命,又碰到張仲景及時研究出救命藥方,終於痊瘉。黃忠喜不自勝之餘,將領悟不久的『以柔克剛』之理傳授,使黃敘漸漸身強體壯。此時黃忠調往交州,陸羽著其領妻子向氏及次子黃翼同行,卻將黃敘和黃天玉送到長安就學。

當然陸羽也不會忘記龐德之子龐會,和馬超的兒子馬秋。

日後文鴦(字懷玉)和馬秋(字勝玉)都娶了宗室公主為妻,且在帝國征討大業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後世譽為『帝國雙璧』。

龐會和其父一樣的狂野卓傲,成為第二代的帝國近衛軍統領兼城衛軍執金吾,被譽為『帝國戰狼』。

當然還有更狂野威猛的王雙,雖然長相十分抱歉,卻很得山越族女子的青睞,最後繼承了百合公主的嶺南山越族長之職,娶了山越女子為妻。由於開拓南越,功勞極大,朝廷授以『日南侯』,被後世稱為『嶺南飛豹』。

其他著名將領也不少,共有十餘名,若非帝國因疆域太大,委實難以治理,不願多作征伐,否則封公侯、為將相者勢必不可數勝。即便如此,由於教育制度的成功,這些將領也都不是粗鄙武夫,皆被朝廷起用為地方大員,也都能安撫百姓,與民休息,稱得上『出將入相』的英傑。日後昭仁帝特選十二位,畫於淩煙閣『六合功臣』的身旁,列名為『十二龍將』。

雖已邁入承平之世,蜀漢第三代的將領仍有幾名,系出名門,維持帝國的平治,其中有陸遜之子陸抗、羊道之子羊祜、周魴之子周處、周循之子周亢、蕭玠之子蕭瓘、陸函之子陸淵等……

因此,蜀漢第二代的將領,後世無不津津樂道:『飛豹戰狼,雙璧三才,四英五虎,十二天將;二十八宿,六合一統。』


長安書院和武院雖分實合,僅一牆之隔;除必要課程,文如邏輯概論、物理天文、管理學,武如兵法概要、後勤統計、戰場心理等,所有學生也可按其專長和興趣,選擇不同的課目學習,偏文偏武無所謂,但總須專精一二。

比方日後黃敘繼承父學,與太史慈的兒子太史明(字承志),同為帝國第二代的神射手。馬秋和姜維、張郃的長子張進、趙雲的兒子趙統,以及陸羽的第八子,馬文鴛所出的陸遷,日後一同研習出『絕戰槍法』十式,不僅成為日後武院習槍必學的招式,戰場上更是克敵制勝的厲害槍法。後世大宋年間,揚名一時、威震四塞的楊家槍法,據悉便是陸遷的孫女陸鈺所傳。

還有南宋初年,朱仙鎮之役,原宋代名將陸登之子陸文龍,在不知家世的情況下六敗岳家軍名將,包括岳雲、楊再興等在內,威震中原。後來被王佐指點,陣前歸降,助岳家軍大破金兵,斬金國名將數十,使黃河以南無金兵敢留。日後王佐還幫陸文龍尋根,確定先祖的確是陸遷的孫子,陸鈺的弟弟,陸銓。

這些新一代的年輕將才中,只有姜維因為捨不得離開母親,陸羽便讓他在涼州書院就讀。二年後,在母親的鼓勵下,姜維來到長安就學,由無所出的秀兒照顧。建安二十年,才十八歲的便開始在戰場上嶄露頭角,與同齡的陸函、王雙皆有傑出的表現。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樓主| 發表於 9-10-2010 10:08:52 | 顯示全部樓層
第二六○章 自治方案

說到帝國第二代的菁英,自然部分出於家學。

這一點得歸功於秦思雨,在陸羽的鼓勵下,將所習的『玄素經』,毫不藏私的傳給百合公主、黃月英、甚至後來封為穆皇后的吳馨等,讓她們能相繼生子。

在定治長安的第二年,建安十四年,公元二○九年春,不僅吳馨替劉備生了次子劉理,龐統和百合公主的長子龐宏也出世了,讓大家開心得很,也對未來更充滿希望。


建安十三年,公元二○八年,三月中,伊籍以最快的速度來到江東,面見吳侯孫策,欲商談兩家戰後事宜。

伊籍先遞交劉備及陸羽的文書。

劉備信中大抵說到:曹操名為漢相,實為國賊;如今孫策誤信其言,與劉備相攻,實為不智;不如兩家和好,畫地相安,共抗曹賊,興復大漢,揚名青史云云。

陸羽的信函就比較務實,大抵說到:願割長江以南、湘江以東之地予江東,換取侯官以南之地,供揚州山越移居,條件是以半月為期,百姓可隨願遷往江西;另與孫尚香雖無婚約,卻已相愛,於公於私,都希望孫策徵得吳國太同意,定當親來下聘,以結秦晉之好。

孫策看過,召入伊籍,細問究竟。伊籍施禮答道:『主公並無他意,只盼與吳侯攜手,共扶大漢;細節全權交由子誠軍師決定。軍師之意,我已與山越有盟約在先,不忍相背,故願畫荊南湘江以東的長沙郡和湘東郡,與吳侯交換。雙方作俘虜交換,在合理範圍內可變通處理。如吳侯尚有疑慮,儘可提出。籍來時軍師再三叮囑,可依結盟誠意全權處理。』

孫策聞言,點頭露出笑容道:『辛苦你了。請先歸館舍,容我與眾臣商議,再作回覆。』

伊籍退出,孫策即召眾謀士、武將商議。

張昭率先道:『單聽條件,還不算差。不過這次大戰,江東兒郎傷亡不少,也已取得部分湘江以東之地;昭以為當多求得一些利益,以安眾心。』眾皆以為然,獨凌統低頭不語。

孫策見了,歎道:『子覆實為我而死,我豈能無視?公續不必擔憂,此次來人已將子覆棺木運來,我必擇佳日安葬,以慰眾心。』

原來文聘感於凌操忠烈,特命水軍多方仔當查搜,終於不負苦心的找到,立即以石灰焙乾,好生安置在上等棺木中運還江東軍,於此時正好來到。

凌統聽了,不禁感激萬分,也慨然道:『大丈夫立志沙場,馬革裹屍等閒事,也是父親心願。承吳侯掛念在心,統銘感五內。父親既能為吳侯捨命,統又豈有他意?一切聽憑吳侯意思。』

孫策又好言撫慰一番,隨即散會,親自前往吳侯府後院,面見吳國太。請安後,國太先道:『聽說關中會戰,劉使君勝而曹丞相敗,差人前來和談。我兒如何處置?』

孫策知吳國太自有消息來源,也不驚怪,坦然說出劉備軍的條件,以及眾臣意見,接著又說到陸羽要求親來提親之事。

吳國太點了點頭笑道:『一切由我兒當家作主便是。香兒倒很自信,直說陸成必會請求婚事,還真被她料中了。』

孫策道:『孩兒本以為曹軍強而劉軍弱,想乘兩端相持之勢,攻取荊州,怎奈事與願違。眼下曹操雖敗,其勢仍強,二弟又在許都為質。孩兒雖有顧忌,香兒之事又不能不管……那就等曹操答應放二弟平安歸來,再答應陸成的求婚。母親以為如何?』

吳國太道:『也是。手心、手背都是肉,如能兩全最佳,否則得拿捏輕重才是。你是大哥,須得多擔待。』

孫策恭聲道:『孩兒領會得。』

於是找來伊籍道:『湘江以東之地,已有部份歸屬於我,孤的謀臣子布等,都希望皇叔和子誠先生真有求和誠意,可否再讓步一些,那就一切就如你主公所言。如何?』

伊籍仔細盤算,認為還可接受,便道:『江北的廬江郡和陳郡,目前皆在我主公手中,我願說服主公讓與吳侯。』

孫策大喜道:『好!快人快語!孤若多言,倒似小家子氣。那便以半月為期,即行雙方土地交割。至於陸軍師與舍妹之事,孤已稟明母親,須等二弟回來洽商。請你回去後向劉使君回話,盼能與孤一同向曹丞相要人,放孤二弟回江東。只要曹丞相答應,陸軍師便可前來下聘。』

伊籍慨然允諾,達成使命也不多留,於次日離開,返回長安覆命。


當李恢將談判內容與揚州山越各首領,贊成、反對者不一而足。不過由於這些山越族本來就有不少是漢人逃難而去的,嶺南山越的薩雲大祭司也居中協調見證,加上多數山越族本來就嚮往富裕的生活,而且劉備軍同意照嶺南山越族的方式,給予充分的自治權,也就答應全體遷往嶺南。

在陸羽等人的規劃下,由劉備作主,將高涼、朱崖、合浦三郡畫歸揚州山越自治。

自治的方式,大抵和『民眾會』相似,但權力更大,可以推選官吏治理,由中央核定;刑法自定,不過同樣須由中央核准。凡在這三郡犯法者,無分漢、越等族別,均在當地按當地法令受審定罪。

惟有軍事、交通、經濟、教育等,主要由中央統轄治理。

如果有任何要求,同樣可透過『自治會』提出申請協商或幫助,中央也有義務處理。

經過兩個多月的漫長遷移,山越族終於來到這三郡;看到良好的氣候和肥沃的土壞,還有先他們一步遷來的荊南和嶺南山越族,在交州刺史費褘的帶領下,熱烈的歡迎接待時,無不露出開心的笑容和歡呼。

隨後費褘宣佈:希望他們再接再厲,與劉備軍合作,將勢力向南拓展,讓交趾、日南郡的山越族和朱崖島(海南島)的黎族都歸附自治,共創大漢盛世……。

定居之後,李恢向眾頭目告辭,前往益州建寧敘職,眾頭目依依不捨的熱烈送行。之後照三大軍師的規劃,費褘宴請眾頭目洽談。

由於充分表達了尊重的誠意,讓豪爽的眾頭目也都慨然允諾。

半年後,金龍軍團的兵員便達到了六萬餘人,並且陸續增加中;還有一萬多名超過三十五歲的山越族民,自願充當交州第三衛戍軍,平時在各行各業,每旬輪番就近受訓,半年有十日大規模演訓……這為三年多後的向南擴張行動,奠下良好順利的基礎。

而自治的成效,也在說服黎族和百越族的歸附上,增添了不少談判的籌碼。

這樣的自治方案,為後來帝國在南方的治理,減少許多動亂和阻力,也紮下穩定的基礎,使此地不僅成為帝國初期的第三大糧倉,還接連培養出許多優秀人才。

三百多年後,帝國崩解,群雄並起;南海郡出了陳霸先,麾下有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蕭摩訶、侯瑱等名將,一度雄視江南,進兵兩淮,不幸早逝。

最後是由起兵太原的李淵,在次子李世民的幫助下,說服了羌族支持,終於勝出,一統華夏,開創『第二帝國』。海南和西涼,所以能成為關鍵,陸羽為劉備謀畫的羌、越族自治方案,實為重要原因。


與交州山越自治的同時,是關於八羌族自治方案,也是與山越族同樣的條件和方式。由於以地理範圍為界線,讓羌族感受到劉備軍的誠意,加上對於先進文化的仰慕,以及漢、羌相處時受到平等的對待,文化差異上獲得應有的尊重與認同等,使羌族逐漸融入了華夏。

當然越族也是同樣情形。不過在統治過程中,依然碰到相當的阻力,主要的就是政治權力的結構。以往兩族和華夏古代一樣,屬於宗法社會制度,帶著濃厚的階級觀念;現在劉備軍採取的,卻是以人才為本,以法治為基礎,打破階級制度的統治方式,在某種程度上遭遇到不小的抵抗。

幸好西涼方面,由於當初董卓的殘酷治理,在某種程度上重創了羌族的貴族階層,而新興的貴族,又抗拒不了一般平民的巨大要求,最後只能在政治上作退讓,以求保有既得利益。

而平民意識的抬頭,也歸功於陸羽規劃的教育制度,讓有才能的平民不致受到埋沒,加上中央的大力支持,逐漸改變了政治態勢。

而重整後的羌族,整體力量不減反增,又獲得涼州地區的支援,得以向河、湟、青海地區拓展,也就樂於傾向改革,融入華夏。

山越族方面,自春秋時代以降,就有許多吳、越之民移居開發。楚滅吳、越,更加速這一情形。加上秦、漢的開拓,使越族基本上階級意識較淡,反較崇尚才能。同樣由於教育制度的推展,使許多人才被拔擢,又向南開展勢力,發展也蒸蒸日上。

羌、越自治的成功,使劉備軍獲得強大力量的挹注,得以在三家休生養息的同時,兼有向三方拓展的力量,為日後的勝出一統,紮下深厚的基礎。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歡迎光臨 Julybee Club

GMT+8, 23-11-2024 07:45 , Processed in 0.277089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