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屍比較常見,是整個屍體乾燥的結果。它的特點是:“周身灰暗,皮肉乾枯貼骨,肚腹低陷”。乾屍又可分成兩大亞型: " b6 e/ [+ [$ r& }# R, k
+ k, X4 p6 g' ^6 C" o( o0 o) O2 F1. 人工乾屍
4 l- ~, T; |3 T1 X( k% M" J
$ o4 W& G9 p, W: M7 Y/ X- k2 p 一種就是國外通常所報導的乾屍,即木乃伊,它們在死亡後都經過處理:剖開體腔,取出內臟,屍體用熱溶的松香澆灌,然後用浸透松香的布包裹,出土的木乃伊在顱內、乳突小房內均有松香。此類應屬人工乾屍。如古埃及法老死後,經人工脫水和用樹酯香料處理而製成的木乃伊。另一種則是國內所發現的棺內乾屍。主要由於墓地地勢高爽,地下水位低,加之棺和墓內密封程度高,棺不漏氣,所以沒有受到地下水及濕度的影響。而棺內的腐敗過程和氧化過程耗掉了留下的氧氣,形成缺氧環境;加之屍體組織和一些物質的分解產物,不利於腐敗細菌的生長繁殖,屍體的腐敗便逐漸停止下來。屍體水分滲出體外,被殮裝、棺木或棺內存放的燈心草、木炭、石灰等吸水物質所吸收,屍體便逐漸于化而形成乾屍。因此,可以認為,凡是屍體埋葬前進行過防腐、取臟器、澆灌松香或棺內放入吸水物質等人工處理所形成的乾屍,稱之為人工乾屍。 " s$ y2 [6 F1 E' p8 [) D: h
% I) M, y. W, L5 p5 f8 f2. 自然乾屍
+ q/ L% \5 o& f5 Q
/ Q2 p l1 w# [% J" m 指那些未經人工處理,主要由於埋葬環境乾燥導致屍體脫水而自然形成的乾屍。比如新疆的樓蘭古屍就是由於該地區地勢低凹,氣候乾燥,降雨量極少,屍體僅以粗制毛布和羊皮覆蓋,上面壓一層幹樹枝和沙土,並無密封良好的棺槨裝殮,故屍體周圍可接觸外界流通的空氣,在炎熱乾燥的荒漠之中,體內水分很快蒸發,對細菌生長繁殖極為不利,即便已開始腐敗的組織也逐漸減慢其腐敗過程,最後處於靜止的平穩狀態,使屍體保存下來。電鏡下觀察到皮膚、軟骨、橫紋肌、腎、腸等組織中出現大量的細菌或和細菌芽抱結構,足以說明死者體內發生過細菌繁殖過程。這些細菌與機體組織自溶、分解相互作用,使部分組織器官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但由於幹熱環境的影響,屍體水分大量迅速減少,細菌生長和屍體組織腐敗較快受到抑制,這也是使樓蘭古屍保存完好的重要原因。又如哈密古屍,其情況與樓蘭古屍類似,其墓葬地點是深人戈壁荒漠之中的一處偏僻的綠洲。地勢低凹,海拔只有200米,周圍是一片戈壁荒漠,氣候特別乾燥,有“哈密的吐魯番”之稱。哈密縣全年的降雨量平均只有34.1毫米,濕度年平均為40%∼50%。可見古墓地所處的環境是十分乾燥的。而哈密古屍所在的墓穴和墓室十分簡陋,墓頂封土很淺,葬具不密封,這些因素會造成屍體與外界流通的空氣接觸,在極乾燥的環境中,屍體內的水分便很快蒸發。與此同時也抑制了細菌的繁殖,屍體的腐敗也就停止,並較好地保存下來。
9 G5 i+ Y( K1 T- A1 l/ S3 U- J
3 E T( y, g& C$ s8 b6 }# P( x* N- V9 f3 x
$ l; g/ ^$ x5 Q6 Q
明代揚州城防將軍喬健庵屍體
7 h( d1 `* r2 M# t4 E" Z& Y
! \- T/ d3 e$ b0 x: P1 U江蘇揚州出土一男一女兩具明代古屍。他們生前是一對夫妻,死後都成了不腐之身,實在難得。丈夫曾是明代揚州城防將軍,長須美髯,體魄魁梧。夫人卻滿頭白髮,身材苗條,一雙玲瓏小腳,一派明代貴婦氣質。
$ s4 c# c. p- r0 _! L3 f4 F$ a& G1 u# ]
8 g6 _ W7 n9 C Y; n1 \& y- \
% O. I' f. h3 P3 V
; `0 L+ [& M6 N7 P+ B5 n6 i金壇出土南宋太學生周瑀屍體( v- B7 J- F2 \# E6 W% Q% ]# o! `
" R- A2 Y" W6 z2 L5 e- T `9 N
1975年7月,江蘇省金壇縣一座南宋古墓裏出土了一具保存完好的古屍。據考證,他就是南宋太學生周瑀。剛出土時,墓主周瑀浸泡在無色的棺掖中。從出土現象判斷,系地下水滲入所致。棺地底放有大量燈草,用作乾燥劑。屍體仰臥直肢,外形保存完整,毛髮俱全,皮膚呈棕黑色,軟組織有彈性,肌體大小關節都能活動。( p. g" w+ L& \) B4 `2 L
|( h& O" v) W& l, {7 x2 L5 o3 u/ f% ^2 Y

8 ?& u( e2 f5 X+ c) P這是新疆鐵板河古墓出土的一具屍體,為女性,保存良好,面目清秀,面容自如,神態安詳,鼻樑高窄,眼睛深凹,口微微張開,胸部、四肢肌肉豐滿,毛髮、皮膚、指甲都保存完好,甚至長長的眼睫毛都清晰可見。深褐色的頭髮蓬鬆地披在肩上,皮膚呈古銅色,身體強壯。根據人類學研究和骨骼系統X線攝片分析,此古屍是新疆古代的少數民族,年齡在40-45歲之間身長152釐米,體重10.7千克。
* z# x% p p( w' R( y0 I5 }2 x+ U" s& r5 |9 m
' O2 r2 M5 ?1 g% ~: S- f
3 r6 J/ n0 D' m- s; w
n7 q2 _5 M' R h5 Q% R d哈密女屍身穿紅色彩條毛布袍,外披羊毛大衣,可能死于寒冬之時,衣服血污斑斑,黏附在身上。長長的金黃色的頭髮梳成從兩邊分開的髮型,兩邊又各梳成3根小辮子,然後各由3根小辮子彙編成一條大辮子。可見“新疆姑娘辮子多”是早在3000年前就有了。她肌肉發達,顯示生前健康的體形。濃密的汗毛,還清晰可見。她還保持著3000多年前那寬厚、豐滿的形象。根據她的發色、發色和其他特徵可以判斷她是一位古代新疆少數民族婦女。
5 T/ \+ B4 X( }6 m' S+ G6 V/ Q9 s2 c
- e, w4 p' t$ F+ Z; _) g8 R& F, q3 n
# q. }4 S! A, D8 q9 {! j, W' F9 T7 j& K0 ?5 f. l9 D

, t3 L0 z1 p7 T顧從禮之妻為誥命夫人,出土時頭頂鳳冠,珠寶玉石鑲嵌其間,頗有貴夫人的氣派0 Q* _* y( ^/ c- Y' K4 {/ I
; l& C, L" G7 y3 X, C0 }3 \& Z) m
$ v% t; K B8 t% r, P- [3 O
! R4 N. q7 O* [ `% @0 B5 w
1 ~% W! M% @* t+ w! |0 k% _% i身著官服的顧從禮屍體
3 w/ J" A: S! r( A2 w8 F
) h& f8 m8 l; Q) h% X
" b: J0 A7 q& H o
0 V4 g3 ~: {. m9 z, K5 V/ W# i* u. y1980年11月,在泰州市郊的一座明代古內出土了兩具古屍,一男一女,保存完好無損。據墓誌記載,墓主是徐藩夫婦。徐藩生前官居工部右侍郎,,埋葬年代為明嘉靖十一年,距今460多年。出土時男屍浸泡在深黃色的棺掖裏,緊纏於裹屍布、被子和13層衣服之中。屍體長165釐米,重23.5千克。屍體濕潤柔軟,外形完整,皮膚呈淡黃色,毛髮、鬍鬚、睫毛等清晰可見,手指甲均保存完好,軟組織有彈性,四肢和大關節都能活動,內臟器官也保存良好。* n: H: O2 E0 `
# c+ O/ ~6 ]( U* }" Z' {2 V古屍出土時,皮膚呈淡黃色至深黃色,由於立即用塑膠薄膜袋充氮密封,並浸泡在福馬林溶液中,屍體顏色變化很小。9 w) m, ?. a. b9 p1 P. r; R! r
( i# j: I8 D& g4 V4 Y. C& q( D/ O/ \2 P
$ h- [0 o0 G2 M! X3 x" ~$ e
- o, M- j! e- r( C8 x* r* v3 f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
6 f/ A. w2 a# h8 v _
# y8 r, t" L. i7 ~* Q5 ~& M
, S2 I) e8 Y, ~% B) p4 a: g% s# c4 ^5 i: R- {3 k
0 D! o, J% ]6 q- H2 D, ^
埃及嬰兒木乃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