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CHANBB 於 18-10-2009 08:53 PM 編輯 2 X" S1 E1 q5 ^- n2 _
, P+ z3 K- _# t9 Q以下是一篇已經在網上廣泛流傳的文章, 4 F, t6 X/ f( p2 \7 A
魚病寫得很詳細, 很值得參考
; x' D6 w: S- n( Y. r. V
U5 J0 K, T" a, ^1 [[轉貼]常見三十三種魚病及療法0 \( B3 o: [' [3 U" V/ z
7 P3 I$ q3 Y; R d# n
常見三十三種魚病及治療方法:
a) `, }. U. p$ J2 V最近看了《觀賞魚疾病及防治》([英]內維爾.卡林頓博士)一書,此書只是一本小冊子,但書中論述相當專業,看後受益良多,尤其是對新魚、餌料入缸前的檢疫、消毒有了新的認識。現把書中〈常見的寄生蟲和疾病〉一節內容傳上,供各位參考。由於現今觀賞魚治療藥物的商品化已有相當程度,所以書中只是詳細論述了疾病病因及症狀,而涉及的具體治療藥劑不多。還有可惜的是書中的病變示範圖譜無法貼上。) ]9 B- B6 J+ r! j. T* k! Q
觀賞魚常見疾病及治療
7 Z" v3 F- V# @" p& E6 l$ z
, i0 K' S8 ]6 |% p一、錨頭蟲。(錨頭鳋). W# |6 B3 j' b
(一)、感染的跡象。. a# w6 d" S( Z3 Q, X
雌錨頭蟲,它們是寄生蟲,當它們粘在魚體上時,根據它們蠕蟲關的外觀很容易被辨認出來。春季在身體自由端有兩個大約3毫米的卵囊形成時,它們最大長度達到大約20毫米。
+ p+ N7 V3 m4 g8 J8 r(二)、感染詳述。
6 s# W9 D6 A ~" |- F儘管錨頭蟲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們根本不是蟲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橈足類的甲殼動物。和大多數甲殼動物一樣,它們的成熟要經過幾個幼蟲期。春季從卵孵化出來的第一幼蟲自由游動,直到它們發現一個合適的寄主並使自己貼在鰓上。一旦貼上,它們就進入不游動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蟲裡的雄性使雌性受精並停止寄生狀態。然後交配過的雄性又使自己貼在寄主魚身上並發育成蠕蟲狀態的寄生蟲。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後它們可能死亡或繼續產幾次卵。寄生蟲死亡時,留在魚皮膚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魚類不能痊癒。
9 s: [2 y. H' H: G(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4 I3 y% L$ I( Q! Y錨頭蟲深深地刺穿到魚身體組織裡之後,使自己牢牢地貼在魚身上。人們可以逐個地把成年的蟲子摘下來,但是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而且對魚有潛在的危害。使用3%的鹽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蟲子從一條條魚身上除掉。現在有水族箱處理劑能殺死成蟲。也池塘裡,重複使用抗原生動物處理劑能殺死幼蟲。使用敵百蟲也可以殺死成蟲。
0 |/ t+ x* ~4 R5 J) }1 ]
9 K- ]" [" T& e$ `7 b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蟲,也被認為是皮居莖雙穴吸蟲和其他品種)
1 \2 p6 w6 I- y9 J3 s8 {$ Y(一)、感染的跡象。
0 G8 F; F4 ]- m+ R( H9 u1 y黑色或褐色的小斑點,達2毫米寬,出現在身上和鰭上,有時也出現在眼睛上和嘴上。7 X+ c8 U% W2 i; i: q
(二)、感染詳述。# F$ H# |2 j3 h( [! e
斑點是含有幼蟲期的腸吸蟲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蟲,胞囊裡有很重的色素。幼蟲期也被稱為皮居船形吸蟲。成年期的蟲子生活在水鳥的腸內,水鳥是吃了藏匿著幼蟲的魚而受到侵擾的。在水鳥的內臟裡,包裹著每一個幼蟲的膜散開,蟲子在幾周之後發育成熟。成蟲產的卵在鳥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發育成片自由游動的幼蟲,幼蟲寄生於水螺身上。幾周之後,寄生蟲離開水螺並開始了寄一開合適的魚類寄主的又一個週期。當寄生蟲達到大約1毫米寬時,每個蟲子身體上生出一層黑膜,在皮膚下形成獨特的斑點。輕微的黑斑病傳染對魚沒有什麼傷害,因為生活週期,環境條件複雜,是不會使黑斑病從一條魚上傳染到另一條魚身上的。! |0 `1 t3 q: l! H! u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9 k" D, o' X* U4 Z
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能殺死寄生蟲,但是黑斑點一旦形成,就會留下痕跡。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蟲的生長週期,通過確保水鳥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並且沒有被寄生蟲寄生的螺出現的方法。
# |: Y5 c1 _; s! t3 B6 C$ l% Q3 ]. b0 u2 e, ^
三、血鞭毛蟲—昏睡病(隱鞭蟲,現在也包括錐槳蟲和錐體蟲)2 m# W( q; I6 d
(一)、感染的跡象。
( k0 Y4 f/ x9 T+ F+ c! r* P; U傳染上隱鞭蟲的魚無精打彩並且游動不正常,魚變得消瘦,眼睛凹陷,魚鰓發白(說明缺少紅血球)。受到嚴重侵害的魚死亡。錐體蟲看來是相對不致病的,並且不會產生如此嚴重的症狀。
& _* p2 L+ X- M2 A* F. X(二)、感染詳述。
" C! x# n* ^4 @% e隱鞭蟲和錐體蟲都是具有茸毛狀鞭毛的單細胞生物體(原生動物),因此得學名「鞭毛蟲」,它們作為寄生蟲生活在血液裡。有危害的隱鞭毛蟲有兩根鞭毛,而完全沒有危害的錐體蟲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塗片上看到這種寄生蟲,需要用到少300倍的顯微鏡。兩種寄生蟲都是經第二寄主—水蛭傳播的。鞭毛蟲無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腸內,水蛭叮咬時將其傳到魚身上。
7 m3 j( |( J2 b# o8 l! {2 u;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M- z- a2 n# ~& k$ A
還沒有發現能有效防治觀賞魚身上血鞭毛蟲的化學處理劑。由於只有受水蛭侵襲的魚受傳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傳染的魚並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裡這樣做相當容易,而在受到傳染的池塘裡解決這個問題要困難的多。
X9 [1 n5 t7 k: e; e# P6 n
' j! u' t. b8 P5 T; o( Q+ |四、斜管蟲(斜管蟲)
/ r- s6 p& R$ F(一)、感染的跡象。* D; f6 T! C, j* E- b% ^( A
受侵害的魚在硬物體上摩擦,合攏鰭。皮膚上覆蓋著發白的藍色不透明體,尤其是在關部和背鰭之間。如果鰓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頻率顯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皮膚表面腫脹然後脫落。& H4 h3 V5 O5 N( F# \
(二)、感染詳述。
- K( o8 D$ A; x. R7 D# h斜管蟲是纖毛蟲,一種單細胞的、用顯微鏡才能看得見的生物體,不均勻地覆蓋著茸毛,茸毛推動蟲體在水中前進。使用中等倍數顯微鏡能看到斜管蟲,但是必須迅速採到標本,因為斜管蟲在魚死後兩小時之內就離開了魚體。這種寄生蟲首先侵襲受了傷的魚,但是在擁擠的環境條件裡傳染到健康的魚。斜管蟲病使魚變得非常弱,嚴重的病例能對鰓造成長久的損傷。斜管蟲靠細胞分裂繁殖。$ o7 ^1 J s3 y$ q: m/ R6 ]0 d
(三)、推薦的治療方法。
1 @3 o: \: W; a3 K3 j+ S. p如果魚比較強壯,對淡水魚類最好的治療方法是用3%的鹽水浸泡,讓魚呆在裡面直到它們蜷縮起來,然後迅速地把它們放回到它們自己的水族箱裡。作為一種替代並且刺激性小治療方法,是將魚放入1%的鹽水中待10-15分鐘,然後把魚放回乾淨的水裡,治療熱帶魚溫度最好在28-30度。或者可以使用新型抗寄生蟲處理劑。如果寄生蟲留在沒有魚的、溫度在30度的水族箱裡大約5天,它們就會死亡。但是還必須治療魚體上的寄生蟲。 & _, N5 t+ T: g9 `- 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