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後由 蘇豪 於 29-5-2010 10:13 AM 編輯 0 x% u5 }6 | p5 L# a! F% u
, [' Q# a" B& I& h: k作者簡介# ~4 i6 w* y6 W' i
陳壽,字承祚,晉巴西安漢(今四川南充北部)人,生於蜀漢後主建興十一年,卒於晉惠帝元康七年(西元233-297),為魏晉間史家,少好學,師事同郡譙周,
) i% j# b7 D* @' k1 x: v+ d3 t0 J及長仕蜀為觀閣令史,其時宦者黃皓專擅,壽不與同流,由是縷被遣黜。魏滅蜀,為治書侍御史,入晉,舉孝簾,除著作郎,終御史治書。壽身逢世變,又歷仕三6 {6 s- [1 d6 ^' l) k
朝為圖館著作之官,於是廣採官私著作,撰為《三國志》六十五卷。晉書本傳稱其「善敘事,有良史之才。」" l0 \, o# \" l2 I0 |+ V
' f! G, W& F9 K) q
9 l( x& `1 B+ {
# }% }4 S0 R, b4 B" l5 z, z 《三國志》,是西晉時蜀漢遺民陳壽所著的紀傳體史書,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正史,成書年代不能確定。《三國志》是二十四史中的第四部,與《史記》、《漢書》、《後漢書》並稱為「前四史」。 8 A! P7 C' z* c$ b
1 ^; i% `4 o3 z1 D 《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曾任職於蜀漢政權,蜀漢滅亡之後,被徵入洛陽。他在西晉政權中也擔任了著作郎的職務,《三國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書》、魚豢的《魏略》、韋昭的《吳書》,此三書當是他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作品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陳壽為晉代官員,故尊魏為正統,為政治服務。在《魏書》中為曹操寫了〈本紀〉,而《蜀書》和《吳書》則只有〈傳〉,沒有紀。劉備則記入《先主傳》,記孫權則稱《吳主傳》。
# L) r! a+ |. h: A7 G* c; k. c* K0 g! z
《三國志》記述的歷史從東漢末年的混亂時期開始,直到西晉統一三國為止六十年的歷史。全書共分為3部分,65卷:魏書30卷,蜀書15卷,吳書20卷。原是各自為書,一直到北宋才合而為一,改稱《三國志》。陳壽著《三國志》,在當時是私人撰述,陳壽死後,尚書郎范頵上表說:「陳壽作《三國志》,辭多勸誡,朋乎得失,有益風化,雖文艷不若相如,而質直過之,願垂採錄。」 ( K M; `. Q; c4 J: |
# L4 c% c# m4 Q7 I/ |+ c0 R 但也有人責難陳壽,因其父有憾於諸葛亮,「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被髡,故壽為《亮傳》,謂將略非所長。」說諸葛亮「無應敵之才」。唐朝房玄齡撰寫的《晉書.陳壽傳》,承認陳壽「善敘事,有良史之才」,又認為陳壽因為私仇而在書中有所表現。說「丁儀、丁廙有盛名於魏,壽謂其子曰:可覓千斛米見與,當為尊公作佳傳。丁不與之,竟不為立傳。壽父為馬謖參軍,謖為諸葛亮所誅,壽父亦坐被髡,諸葛瞻又輕壽。壽為亮立傳,謂亮將略非長,無應敵之才;言瞻惟工書,名過其實。議者以此少之。」至於《三國志》對於晉朝皇室的敘述時有曲筆、粉飾,則屬事實,備受批評。(網絡資料編寫)
9 Z& u% d$ ^+ C. R7 p% c( [8 V/ q# V( ~/ L, Q$ C l2 {
陳壽對諸葛亮之評論是否允當,試析論之。
% w D+ `, V* i& P8 }+ _$ ]: j$ l! D) [4 A5 L
http://paper.wenweipo.com/2006/12/26/WH0612260002.htm
6 |6 r. `# j+ o) X$ }& p5 M7 m* I
$ q8 l! M7 r) a! Q' d1 w
+ f! S0 Q8 ]* `: w$ I9 ?. @延伸閱讀
1 r3 @/ W/ J9 Y: v+ a# }1 ]張火慶〈兩朝開濟老臣心--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鵝湖》3 卷4 期,1977 年10月,頁35-40。' q: M9 f; T$ [8 M
董金裕〈從出師表看諸葛亮的生平志事〉《明道文藝》44 期,1979 年11 月,頁109-118。
) b' D5 Q( m. N' l9 p% j8 V1 k: G李則芬〈諸葛亮論〉《三軍聯合月刊》19 卷1-3 期1981 年03-05 月,頁62-67。
8 E/ O# [! K1 Z5 W& W7 O莊練〈諸葛亮「平庸」嗎?〉《歷史月刊》11 期,1988 年12 月,頁140-144。
5 e! ^/ Z- C6 k徐公持〈出師一表真名世﹣﹣說諸葛亮的「出師表」〉《國文天地》5 卷1 期1989年06 月,頁72-74。- e% B. G- Q9 l+ M( r: x$ }
丁肇強〈從戰略觀點論諸葛亮的「隆中對」〉《空軍學術月刊》393 期,1989 年08月,頁19-26。" b/ w4 }" M7 f: e. V5 d$ `
江舉謙〈諸葛亮「出師表」〉《明道文藝》181 期,1991 年04 月,頁23-33。9 X; }0 y4 r& T! G
戴秀昆〈出師未捷身先死--談諸葛亮的失策〉《竹北學粹》2 期,1994 年10 月,頁21-26。/ u& _" u) [- H$ u: m& U
汪榮祖〈出師未捷身先死的諸葛亮〉《歷史月刊》166 期,2001 年11 月,頁26-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