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主諱禪,字公嗣,先主子也。建安二十四年,先主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及即尊號,冊曰:“惟章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臣篡盜,社稷無主,格人群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今以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祗肅社稷。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綬,敬听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与!”三年夏四月,先主殂于永安宮。五月,后主襲位于成都,時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是歲魏黃初四年也。
2 z# D5 |9 B5 i, X h8 F 建興元年夏,臧柯太守朱褒擁郡反。先是,益州郡有大姓雍闓反,流太守張裔于吳,据郡不賓,越巂夷王高定亦背叛。是歲,立皇后張氏。遣尚書(郎)鄧芝固好于吳,吳王孫權与蜀和親使聘,是歲通好。
+ e/ ^% O h2 }' ~, s) i/ b 三年春,務農殖谷,閉關息民。 . `5 D5 Q, d5 `6 R, Y8 P6 [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為建宁郡,分建宁、永昌郡為云南郡,又分建宁、臧柯為興古郡。十二月,亮還成都。
: I2 v& @5 j B. d5 N 四年春,都護李嚴自永安還住江州,筑大城。五年春,丞相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馬。
T( z/ m' J3 c1 I/ E5 L' e1 B 六年春,亮出攻祁山,不克。冬,复出散關,圍陳倉,糧盡退。魏將王雙率軍追亮,亮与戰,破之,斬雙,還漢中。
* W! r. c# J. \5 a, P X# Q 七年春,亮遣陳式攻成都、陰平,遂克定二郡。冬,亮徙從府營于南山下原上,筑漢、樂二城。是歲,孫權稱帝,与蜀約盟,共交分天下。
7 z4 X' R6 q3 I 八年秋,魏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欲攻漢中。丞相亮待之于城固、赤板,大雨道絕,真等皆還。是歲,魏延破魏雍州剌史郭淮于陽溪。徙魯王永為甘陵王,梁王理為安平王,皆以魯、梁在吳分界故也。
3 S. |, w: x, @9 V) @ 九年春二月,亮复出軍圍祁山,始以木牛運。魏司馬懿、張郃救祁山。夏六月,亮糧盡退軍,郃追至青封,与亮交戰,被箭死。秋八月,都護李嚴廢徙梓潼郡。
& K Z+ ?& v/ C- n 十年,亮休士勸農于黃沙,作流馬木牛畢,教兵講武。 ) @* m. J) y$ F3 T- J, {( r
十一年冬,亮使諸軍運米,集于斜谷口,治斜谷邸閣。是歲,南夷劉胄反,將軍馬忠破平之。 ' F" |# {2 H: Z: t4 l! W+ X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始以流馬運。秋八月,亮卒渭濱。征西大將軍魏延与丞相長史楊儀爭權不和,舉兵相攻,延敗走。斬延首,儀率諸軍還成都。大赦。以左將軍吳壹為車騎將軍,假節督漢中。以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總統國事。 3 L7 P2 r$ |# c- ~7 q
十三年春正月,中軍師楊儀廢徙漢嘉郡。夏四月,進蔣琬位為大將軍。 - R; B( s) x4 ?1 K6 ^
十四年夏四月,后主至湔,登觀板,看汶水之流,旬日還成都。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戶于成都。
, G) A2 z- C6 `0 v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張氏薨。
5 }$ B( v* I' x: X 延熙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大赦,攻元。立子睿為太子,子瑤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將軍蔣琬出屯漢中。
" _& S5 o9 J4 V+ A 二年春三月,進蔣琬位為大司馬。 * U5 I) B4 C, C
三年春,使越巂太守張嶷平定越巂郡。
' J3 L" U G+ B! z, u3 K, I+ [ 四年冬十月,尚書令費禕至漢中,与蔣琬咨論事計,歲盡還。五年春正月,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4 V7 _3 q0 w& [, z5 b3 m! j* u" D
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還漢中,住涪。十一月,大赦。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
2 C' }1 h! p U4 n' {) [. j: i( ^ 七年閏月,魏大將軍曹爽、夏侯玄等向漢中,鎮北大將軍王平拒興勢圍,大將軍費禕督諸軍往赴救,魏軍退。夏四月,安平王理卒。秋九月,禕還成都。
, U0 {% g, m* r7 V7 B3 }! `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薨。十二月,大將軍費禕至漢中,行圍守。 C7 o: C& V3 Y: o9 e
九年夏六月,費禕還成都。秋,大赦。冬十一月,大司馬蔣琬卒。 4 Z8 q$ m3 e7 K
十年,涼州胡王白虎文、治無戴等率眾降,衛將軍姜維迎逆安撫,居之于繁縣。是歲,汶山平康夷反,維往討,破平之。
2 `; U# c0 A$ S( N, e5 h) W8 x5 m( f 十一年夏五月,大將軍費禕出屯漢中。秋,涪陵屬國民夷反,車騎將軍鄧芝往討,皆破平之。 & i( e0 E# R% F! @
十二年春正月,魏誅大將軍曹爽等,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秋,衛將軍姜維出攻雍州,不克而還。將軍句安、李韶降魏。
) C. L( ~: D. e2 g 十三年,姜維复出西平,不克而還。
# l5 S. R) O+ a1 b) y+ E 十四年夏,大將軍費禕還成都。冬,复北駐漢壽。大赦。 6 G4 Y7 y& S; d: v
十五年,吳王孫權薨。立子琮為西河王。 . A! T1 v( M- Y9 F$ K) [
十六年春正月,大將軍費禕為魏降人郭脩所殺于漢壽。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复率眾圍南安,不克而還。
! y$ T* m; y2 D( L& ]6 i6 r, q8 N 十七年春正月,姜維還成都。大赦。夏六月,維复率眾出隴西。冬,拔狄道、(河間)[河關]、臨洮三縣民,居于綿竹、繁縣。 7 }* o& ^; S* S' A0 {' @
十八年春,姜維還成都。夏,复率諸軍出狄道,与魏雍州剌史王經戰于洮西,大破之。經退保狄道城,維卻住鐘題。
/ I; W+ V8 \- d- }) s) K 十九年春,進姜維位為大將軍,督戎馬,与鎮西將軍胡濟期會上邽,濟失誓不至。秋八月,維為魏大將軍鄧艾所破于上邽。維退軍還成都。是歲,立子瓚為新平王。大赦。
4 _! N- z2 b( ~' R 二十年,聞魏大將軍諸葛誕据壽春以叛,姜維复率眾出駱谷,至芒水。是歲大赦。
7 w# @1 {+ ]. G; d$ I" I6 ? 景耀元年,姜維還成都。史官言景星見,于是大赦,改年。宦人黃皓始專政。吳大將軍孫琳廢其主亮,立琅邪王休。
4 K4 Q Y( v8 | L) u9 r( C# g3 V 二年夏六月,立子諶為北地王,恂為新興王,虔為上党王。
' i; h! B7 P) S8 C 三年秋九月,追謚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龐統、黃忠。 - }% ^! S( g3 r+ k5 h2 \
四年春三月,追謚故將軍趙云。冬十月,大赦。
* F% C5 g# J1 h) g+ }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卒。是歲,姜維复率眾出侯和,為鄧艾所破,還住沓中。
! a7 d5 M. a$ t/ Z 六年夏,魏大興徒從眾,命征西將軍鄧艾、鎮西將軍鐘會、雍州剌史諸葛緒數道并攻。于是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拒之。大赦。改元為炎興。冬,鄧艾破衛將軍諸葛瞻于綿竹。用光祿大夫譙周策,降于艾,奉書曰:“限分江、漢,遇值深遠,階緣蜀土,斗絕一隅,干運犯冒,漸苒歷載,遂与京畿攸隔万里。每惟黃初中,文皇帝命虎牙將軍鮮于輔,宣溫密之詔,申三好之恩,開示門戶,大義炳然,而否德暗弱,竊貪遣緒,俯仰累紀,未率大教。天威既震,人鬼歸能之數,怖駭王師,神武所次,敢不革面,順以從命!輒敕群帥投戈釋甲,官府帑藏一無所毀。百姓布野,余糧栖畝,以俟后來之惠,全元元之命。伏惟大魏布德施化,宰輔伊、周,含覆藏疾。謹遣私署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駙馬都尉鄧良奉繼印綬,請命告誠,敬輸忠款,存亡敕賜,惟所裁之。輿櫬在近,不复縷陳。”是日,北地王諶傷國之亡,先殺妻子,次以自殺。紹、良与艾相遇于雒縣。艾得書,大喜,即報書,遣紹良先還。艾至城北,后主興櫬自縛,詣軍壘門。艾解縛焚櫬,延請相見。因承制拜后主為驃騎將軍。諸圍守悉被后主敕,然后降下。艾使后主止其故宮,身往造焉。資嚴未發,明年春正月,艾見收。鐘會自涪至成都作亂。會既死,蜀中軍眾鈔略,死喪狼籍,數日乃安集。 2 w+ D( c8 D7 K! \3 q9 f) r
后主舉家東遷,既至洛陽,策命之曰:“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臨軒,使太常嘉命劉禪為安樂縣公。于戲,其進听朕命!蓋統天載物,以咸宁為大,光宅天下,以時雍為盛。故孕育群生者,君人之道也,乃順承天者,坤元之義也。上下交暢,然后万物協和,庶類獲乂。乃者漢氏失統,六合震扰。我太祖承運龍興,弘濟八极,是用應天順民,撫有區夏。于時乃考因群杰虎爭,九服不靜,乘間阻遠,保据庸蜀,遂使西隅殊封,方外壅隔。 # y) L6 v; q( ?( O# \% n4 {
自是以來,干戈不戢,元元之民,不得保安其性,几將五紀。朕永惟祖考遺志,思在綏緝四海,率土同軌,故爰整六師,耀威梁、益。公恢崇德度,深秉大正,不憚屈身委質,以愛民全國為貴,降心回慮,應机豹變,覆信思順,以享左右無疆之休,豈不遠歟!朕嘉与君公長饗顯祿,用考咨前訓,開國胙土,率遵舊典,錫茲玄牡,苴以白茅,永為魏藩輔,往欽哉!公其只服朕命,克廣德心,以終乃顯烈。”食邑万戶,賜絹万匹,奴婢百人,他物稱是。子孫為三都尉封侯者五十余人。尚書令樊建、侍中張紹、光祿大夫譙周、秘書令卻正、殿中督張通并封列侯。公泰始七年薨于洛陽。
2 u" t8 \4 U3 y" M3 X# S V 評曰:后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堅則為昏暗之后,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禮,國君繼体,逾年改元,而章武之三年,則革稱建興,考之古義,体理為違。又國不置史,注記無官,是以行事多遺,災异靡書。諸葛亮雖達于為政,凡此之類,猶有未周焉。然經載十二而年名不易,軍旅屢興而赦不妄下,不亦卓乎!自亮沒后,茲制漸虧,优劣著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