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搜索
查看: 2742|回復: 0

[系統] 升級iOS 4.0.1固件 再次測試iPhone 4信號強度

[複製鏈接]
發表於 17-7-2010 19:42: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轉自電玩巴士& H% u9 u/ e$ U( Z, F5 l

7 X0 \( C2 [2 G: R在近日的軟體更新中,蘋果對iPhone 4信號柱做出修改,提供更為精確的信號顯示。
1 {# J4 C1 S/ ~* ?* O" O) U4 G
6 g! K+ z2 k& q  t6 }/ X
' k, s6 V9 F, E/ r% s# W6 l. R" s  D5 t% }0 V  j
消費者資訊技術網站AnandTech再次對iPhone 4信號強度進行測試,並公佈了詳細的分析報告。7 O& C1 }& w5 P" |+ z! A9 \

8 `& {; C" [- a# q6 `4 a  l$ \( x( j
下圖是修正前後信號的格數、信號範圍: & x$ T, d3 c7 u- h
" L) k& Z9 {) [6 X0 N  @: v
舊版計算公式9 ]8 C6 c7 J/ p5 s* R, m" u
; T$ M+ V2 t  g1 N
, B2 @$ n+ m  P/ A9 ]% L
新版計算公式9 K8 {( R' I8 g+ M& h9 ^
3 d/ d. h/ y+ K) f- U2 q$ \
  o! ~8 ^. l0 d. u4 t+ d) B0 U
簡單的說蘋果把每一個格數的範圍分配的更加平均,而最低的一格範圍也延伸到-121dBm。如果上面兩個圖片太難理解,下圖是將上面兩圖合併的比較結果。
4 o% m: \* g7 x
& B2 }, Q$ M! ~% y6 p) A; s8 h比較圖+ ^) c; @( U1 @# r
0 p7 W& _. J! N9 F
' n! Q1 d" I& a1 n  O& K* U9 Z5 `/ j% Z
與Andorid比較( Q4 S4 C# |, G, V9 G

7 y1 I9 u; u" u# m7 e9 S- E5 i+ s5 z9 G: P* ?
報告指出,在這兩天發佈的iOS 4.1 beta和iOS 4.0.1中,蘋果已大大改變了iPhone 4的信號柱顯示方法,不僅擴大了動態範圍,而且每一柱的範圍值也增大了。第三、第四格的信號範圍同樣寬,而第二格稍微小一些。兩格信號柱到第一格信號柱的截點值保留不變,但其他每個值都有所增加。結果顯示,信號最低只能降至24 dBm,而不像之前那樣完全沒有信號顯示。; _: K, l- c6 X, C% l

3 e8 B- x$ I0 x$ A. R, z* {* w, _% B# H+ W2 g
上圖為iOS 4.0.1  iOS 4.0  Android 2.2信號格    
% k! h+ w: I+ X5 S
) u! E# @1 o0 B. U1 _我們對比更新前後信號測試的兩張直條圖發現,更新前iPhone的最低值為-113 dBm,而iOS 4.0.1/4.1更新後這個值可降至-121 dBm。; Q, {- b. i0 r9 @, X- t+ r9 m
  M0 r9 d" E7 f
在空曠的地點,沒有任何物體接觸的情況下測試兩隻前後代iPhone,得到的信號資料iPhone 4的信號表現比iPhone 3GS還要來的好。 AnandTech認為這是因為蘋果將iPhone 4的天線與機殼結合的結果,在沒有任何接觸的情況下信號高出13dBm之多。
( \' Z1 V# S% L: G, G% ]" Q  ~( G8 J0 D1 n$ r8 K
不過大家目前在爭議的是手握在左下角時的掉格情形,因此AnandTech也同時做了測驗。
7 x! J3 q& K; F$ d$ M
8 n# S0 {9 ~/ O# ^左邊iPhone 4、右邊iPhone 3GS) k, {$ z# v1 ?9 V6 W

( @9 a) l) U. E0 a$ v, G! w  [7 a8 U- @) {4 T
在緊緊握住的情況下,iPhone 4的信號遠遜於iPhone 3GS,直接降到-115dBm,相對於iPhone 3GS的-107dBm。 2 e  ^& s) _& c* b5 Q

7 g3 f: o4 I" R不過有趣的現象出現了,因為測得的資料僅代表計算值,和通話品質只有相對關係,沒有絕對。因此AnandTech做了實際通話測試。 " _# d& f6 y) Q0 R: a# s2 _, d# d

+ [' q) l% K5 f% s# [- @在iPhone 3GS信號強度為-115dBm的情況下,撥打出去的通話在一分鐘內斷線。而iPhone 4卻可以在-120dBm的信號強度下(相當弱的信號)通話超過1分鐘以上。對於這一點來說,AnandTech認同iPhone 4有更棒的通訊能力。
0 B. `& Z3 I2 Q" N# ^/ u5 m" z' ]2 H3 z& c. Q

( [! n+ j1 `4 m6 M2 q( O! f& S- T# S0 p3 v
然而AnandTech認為iPhone 4的設計過於大膽,儘管他能在極弱的信號強度下通話,但是這個設計過於冒險,尤其是對於智慧型手機公司來說(使用者已經習慣依賴信號格數,縱使iPhone 4在1格情況下仍然可以順利通話,但是容易帶給使用者不安全感)。
8 R' T5 K) M) ]* N/ X6 j
" Z+ ^! h# x7 _/ t, mAnandTech緊接著表示,為何有些使用者會發現這個問題,有些人確認為沒有問題?因為掉格的現象不是每分每秒都在發生,如果不是刻意觀察,絕大多數的使用者可能不到10%的機會看到。但是現在已經被大家關注到了,這也就是為何AnandTech認為這個設計過於大膽的原因。
* ?! p" w: h- ^+ f/ I
- d5 V1 `" R1 tAnandTech提出了幾個解決信號的方法給蘋果參考:; ~1 j0 V1 }' o6 w# l# Y
) G/ \- X" H& K/ i

2 d$ u5 w% `% w% Y上圖是在iPhone 4沒有做任何修正前的信號衰減比較分貝資料(Signal Attenuation Comparison in dB),越低的資料代表變化弧度越少,表現越好。可以看到iPhone 4的資料都遠高於其他兩者,代表iPhone 4的信號不論在任何環境下,容易改變很大。 / o: J! \1 m8 k% ]) Y' `5 R

% D: j4 s7 Y% Q. f很多人提到信號容易掉格的情況發生在手接觸到左下角的接縫觸,或是手指潮濕的情況下,因此AnandTech分別貼了絕緣的材質(Kapton tape)以及穿戴橡皮手套來看看改變的情況。
# @/ C  {0 m% H) w$ j4 P: x8 Q% d" z+ `2 _0 i
  G9 k0 O4 u! g/ o9 \8 [+ D

* A, k0 v: S1 C. m  W! `( y4 X分別將以上兩個方式做了測試,得到的結果如下:1 A6 w( @& `, N
9 I3 U( F* ^' `' Q& K

' A; `/ V( b7 M4 d! ?  }: G
3 A1 l& E# g! d2 c6 F0 B+ @% Y
% R& c/ J9 f: |# [3 e4 I6 F" a% _% q' W
9 b0 @" x( c$ {! d. J8 [' E0 H
) x0 T1 Z2 `; j/ H+ N/ B- Y$ N" o4 e1 Y+ [+ f* R2 Q
分別將以上兩個方式做了測試,得到的結果如下:
2 O- W( }5 T  [& S  b9 I( s! p/ e

7 z( ^' I" `7 v7 j: @. H
& [% m$ a3 F1 Z& s5 g: }2 J; L不論是貼了絕緣體膠帶還是手戴絕緣手套,iPhone 4信號上下起伏的幅度都大福改善了,代表原本不銹鋼的金屬非常容易受到手指觸碰的影響,縱使仍然可以撥打電話,但是總是令人無法放心。
3 w9 \9 Y5 K3 Y4 U, @2 J% W
6 s3 B( p$ E, T, h
5 k0 J4 [5 \) u$ y1 G9 [! n
& C# @' l/ ?* B" T* g* m最後AnandTech提出了總結,他們認為iOS 4.0.1的更新,將信號更加誠實的展現在你的手機上面,也代表蘋果做了一點事情,不過這是不夠的。 蘋果仍然要面對iPhone 4機體設計容易造成信號起伏的這個事實(能不能通訊是另外的事情,但是信號起伏卻是事實)。 iPhone已經成為熱賣商品,蘋果必須使用更積極的態度面對這一切質疑。
1 t- T7 b) T! F8 q4 u  c: m/ l: w# y9 f1 I! x; R3 o8 R% Q
同時合作夥伴AT&T也有相同的責任,其他對手Spirnt和Verizon雖然網路速度比較慢,但是有更棒的全國信號覆蓋率,這一點是AT&T始終不及格的地方。
' |, b- y  C/ R" M, B  n" u. P# Q. g+ V) S  W1 q# X

. t) }, B* h% c. w9 ehttp://iphone.tgbus.com/news/class/201007/20100716101509_2.shtm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歡迎光臨 Julybee Club

GMT+8, 3-11-2025 13:05 , Processed in 0.132986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